3)第102章 你都不知道自己不懂_重回80当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的提问话术清单,你写给校长的汇报。”

  “成交。”

  两人又埋头奋笔疾书,又是三个小时倏忽而过,一直自习到后半夜。

  ……

  “这个建议不错,非常扎实,也有建设性和可行性,一看就是踏踏实实的。小顾这份咨询话术总结得也不错,你们都可以参照执行。”

  次日上午,刘校长浏览了一番叶纨那篇长长的报告,频频点头。

  “给你们两天时间,找陆院士和唐院士一起,把责任清单和院所具体责任人列出来吧。然后,凡是涉及到的设计院所在的国内城市,你们随便飞。

  手续和经费会有有关部门帮你们一站解决的。你们就分头行动,月底之前我要看到所有的掩护用采购名目。”

  “好的,校长。”顾骜一口答应。

  他突然觉得这种高屋建瓴的统筹工作,也挺有成就感的,虽然没有表面的浮华。

  然后就是三天的梳理,乃至十天的出访。

  按照跟唐院士、陆院士讨论出来的名单,一共整理了40家左右的科研院所,而且名单并非求全,而是在每个品类里都只挑一两家拜访。

  比如航空工业虽然西沈蜀XXX有好多家拳头单位,但就找了个这衷的西提供咨询就够了。这也是兼顾距离和技术血统(不好找只熟悉苏系技术的沈系)。

  海军,冶金,石化,电子……各个领域都只找熟悉美日德法等西方技术现状的头部研究所。

  考虑到直辖和省城级别的城市,往往会有多个研究所,因此顾骜好歹统筹了一条还算轻松的路线,在10天里只飞了10座省城级别以上的城市。

  机票摞起来都比课本厚了。

  不过成果也是丰厚的。

  与各国家级研究所顶级科研人员的交流,让顾骜的眼界飞速提升起来。

  第一天他跟研究所所长们聊天的时候,还经常被人鄙夷。短短第十天,他就能用各种圈内人的习惯和术语,加上偶尔冒出来的点睛之笔,跟那些脾气不好的科研大佬谈笑风生。

  甚至让人觉得这就是一个圈内人。

  谁让顾骜与科研大牛们天天扯淡的机会,比国内任何人都多呢。

  随便换个谁,想让这些人陪他高密度聊天,推心置腹连聊10天,那都是不可能的机缘。

  术业有专攻嘛,顾骜或许做不了一个顶级研发型人才,却速成了一个“技术吹”。

  给他一根稻草,都能将其技术含量吹嘘成金条。

  忽悠术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练出来的。

  3月29日,星期六,顾骜搭着深夜时分的航班,从最后一站蜀都飞回京城。整整10天,他连坐飞机的时间都没空看一眼窗外,都是让空姐拉起帘子然后一个人闷头看材料、预习谈话内容。

  这份辛苦,也化作了一份新的扎实报告。

  “啪~啪~”

  顾骜和叶纨把各自出访的结论丢在桌上,然后简单数数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