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乱伊始,先下十二城_大秦:开局抢了盖聂的首席剑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况下,突袭了燕国,双方在貍阳展开激战,赵国凭借李牧大胜,夺取貍阳城,李牧之名再度在七国传扬。

  赵燕的触碰就像是导火索,七国战乱,平静多年后,重新开启,而这一次,也许就是最后一次。

  六月初,赵国还在继续和燕国火拼,因为李牧的原因,赵国不断大胜,连续夺得燕国城池,赵国朝野上下一片欢呼,天下为之震动。

  然,也就是在赵国最开心的时候,秦国不声不响集结百万雄师,以王翦为帅,桓齮、杨端和为副将,于上郡出发,直取赵国城池。

  赵国因为错误的决策,大将军李牧又远在燕国,加之赵对秦无防备,无能人坚守下,半月不到,秦连续攻占阏与、橑阳、邺、安阳等九城,兵临赵国国都HD。

  国都受到威胁,赵悼襄王总算没有继续糊涂,紧急召回李牧,秦赵两国于HD激励攻防,此战持续一月有余,秦虽远赴他地征战,却因为红薯种植,让秦国粮食异常充足,HD战役即便久攻不下,也能保证士气高涨,丝毫没有后退的意思。

  赵悼襄王见此,害怕HD真的失手,不顾李牧阻拦,派人和谈,终以赵另外三城作为赔偿,结束了两国的战役。

  赵,燕,秦三国战役,从五月到八月底,短短四个月时间,赵夺燕国包括貍阳在内六城,秦取赵十二城。

  战争结果无论从土地面积还是战役伤亡来看,秦大胜,赵虽胜犹败。

  “哈哈,不日王翦将军他们就会班师回朝,此次秦国能大获全胜,可多亏了老师的红薯。”

  “王上谬赞,此役能取得如此大胜,是大秦基础足够好,王翦,桓齮和杨端和等将军骁勇善战,和我可没多大关系。”姒禹不敢居功,秦在攻赵之前,他都没想过秦能这么顺利。

  按道理说赵国也不是小国,还有军神李牧那样的人存在,秦能胜利不出意料,可胜利的这么彻底,姒禹是万万没想到的。

  “赵国这代君主到底是得多废物才会有如此决策,在国力衰弱的情况下,不想着怎么防备豺狼大秦,努力发展本身国力,却还征战其他国家,此战就算没有秦国的偷袭,赵胜利了想要消耗燕国城池也绝非易事,如此不明智的决策,这代赵王死了怕连祖祠都进不去。”

  有人常说战争一响黄金万年,也有人说以战养战是最好的战斗方式。

  其实不然,能发战争财的往往不是战乱国,而是其他看戏的国家。

  而以战养战更是误导,以战养战需要非常苛刻的前置条件。

  第一点就是军队足够强,强到每次战斗都能以多打少,并且伤亡极少。

  不然即便是碾压胜利,资源上的消耗都比出征多,自然算不得以战养战。

  第二,对于收获能迅速消化。

  现实不是游戏,你攻下一座城,那个城市所有物资人口就完全属于你。

  现实中,攻下一座城也许只要一天的时间,但想要消耗一座城的物资人口,少说也要几个月,彻底消化,没有几年时间,根本不可能。

  想要做到快速消化,先决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人口把原本的社会秩序搅乱,同时还要足够的人才去管理,如此才能在短时间消化一座城市的资源。

  赵国,落寞之国,除了李牧有大才,赵国如今还有什么值得出手的人才。

  他们夺取了燕国的城池,大不了就是囫囵吞枣,掠夺城市的基础物资,更多更有用的资源他们是利用不了的。

  比如人口,比如土地。

  当初楚、韩攻打越国,楚国就很明智只获取了部分城池,韩国更只拿了一些宝藏,百越大部分的土地人口他们都选择置之不理。

  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做法,还不是两国都清楚,吃多了容易撑着吗。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