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0章 周延儒不再纠结钱的事!_绝境求生崇祯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年收上来的粮税是一百四十万两银元左右,厂务区和宫里皇庄以及其它产业缴给户部的税是一百一十多万两,海关署的表现也很亮眼收的税是九十多万两,再加上从其它地方收上来的工矿税和商税有个二三十万两,总的税收是三百五十万两银元左右。这些钱除了还债以外,其它的都被用来做朝政开支,养兵的钱朝廷现在又不负担,可不是手头宽裕了?

  这还是今年的情况,明年周延儒心里也有谱,照现在这趋势税收上四五百万两银元难度不大!这么好的形势下,为教育事业拿点银子,有何不可?给教育上投钱,是为朝廷培养后备力量,这是划算买卖。

  “要是将眼光只局限于北直隶一地的话,人确实有些多。但若是将目光放到全国,一年不到一万的大学生,可一点也不多啊?所以太师莫要担心,朝廷没法为大学生们安排职位。既然朝廷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宫里亦拿出相应的钱来支应办大学。不过宫里给钱的方式和朝廷的给法不一样,各大学要独立展开一些研究项目,宫里也会发布一些研究项目让各大学来指射。这些项目获得宫里认可后,会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

  “陛下、这是何意?老臣有些不解。”

  “简单来说,朝廷给大学花的钱是为国储才,而宫里给大学花的钱是为国储技。”

  谷商/span“这样一来,有些不涉百工的学科,不就得不到宫里的钱了吗?”

  “不涉百工的学科,同样可以做项目!比如师范大学编针对中小学的教材,就可以是项目。史科整理编订中外国史亦能申请项目,国文科校阅整理出版古籍能不能算项目?自然科实验、验证万物之理,同样能得到项目资金。但凡报上来,朕觉得有用的都能获得相应的资金。”

  “善、陛下此略大善!如此一来,真正的读书人,在大学之中就能安心做学问了。”

  “设博士科就是为了让大学留住一批有志于做学问的人,让他们精学、然后在大学中专门做学问。以前说学而优则仕,朕觉得此理不妥。为何有志于学的人,不能专门做学问哪?历史上有几个当高官的人,做成了真正的学问?让有学问的人不入仕亦能得到体面,这才是上善之策。”

  “古之贤君,怕也很少有陛下这份见识吧?闻陛下之言,老臣觉得我大明中兴指日可待。”

  “好了、咱们君臣之间用不着如此恭维。咱们说说办农业大学的事吧、历朝一直说农为国本,然大多都是嘴上说说而已,那个拿出了实际行动?办农大就是朕以农为本的饯行之地。办农大用意有三、其一是为国培养一批知农、善农、悯农的官吏;其二是依靠农大整理出一批实际有用的农事经验和知识,从而让国朝治农有据可依、有章可询;其三是优选、优育粮种,为国朝固本开疆提供基石。远的不说,若是能育出在辽东广种的稻种,国朝平辽将易如反掌。”

  “万岁、真能育出在辽东广种的稻种吗?”

  “当年的徐先生不就育出了在天津可种的稻种吗?天津能种稻,辽东的金、复一带现在也有种稻。其实那里的水情比天津要好,其实现在花点力气整修水利就能做这事了,更别说若是培育出更耐寒的稻种,情况会怎么样?”

  在辽东广种水稻?周延儒的老眼都因为这话而变的明亮了。那地方若是能推广高产的主粮水稻,复辽还真就大有希望了。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