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8章 欺君之罪?_绝境求生崇祯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令是谁啊?吏部的评官系统看来还是存在大问题,干事的人没推上来,反倒推上来了一个平庸之官。唯主官论,是有漏洞的,得和内阁还有吏部的人好好沟通一下,尽可能的要规避这个漏洞。

  话说回来,董理明说的话,也未必能全信,甚至他是真情实感说的,可他对自己的评价也难做到准确和客观。就比如,有时候不添乱,能抓住底下人的闪光点,善于采纳优秀意见,也是为官的优点。

  被董理明整了这么一出,朱由检不得不让吏部暂缓延安知府的任命,将具体情况了解清楚了再说。

  传来吏部尚书,对他们的工作,朱由检就是一顿训,训完后,让吏部赶紧将李玉亭的资料报上来。朱由检想好好了解一下,董理明口中的这位县令。看他有没有能力,去延安做知府。

  拿到吏部送过来的资料,朱由检仔细一看,不由惊住。啥情况啊,怎么李玉亭还是个娃娃,今年满打满算也才刚满二十!二十岁的知县,有点太过夸张了,也就是说他做县令的时候,还不满十八岁啊。如此,也就能理解吏部为何在推举延安知府时没有他了。哪怕是不唯首官论,让一个二十岁的小年轻任延安知府,也太过骇人听闻。

  不满十八岁就能做县令?他是怎么做到的?现在的大明没有从大学出来就能当一县之长的特例啊。原来他是从宫产系统出去的。嗯、这个娃娃在宫产系统干事的时间不短,人家虽然年纪青,但工龄长,从十岁起,就出来干工作了,应该是个贫苦人家出来的娃娃。

  现在就有问题了,从能力上来说,李玉亭是延安知府的合适人选。他做过宫产系统的管事,亲身参与过大型工矿企业的创办和管理,在兴城的时候,又在工业基础薄弱的辽东,发起和创办了大明首家民营自行车厂。履历很符合朱由检对延安知府的要求!让一个懂工业,组织能力强,头脑灵活,意识超前的官员去延安,有利于在延安发展石油产业。而石油产业,是朱由检能想到的唯一一项能让延安快速打开局面的产业。

  在记忆中,陕北一带的油田比较浅,应该是现阶段技术条件下,最有可能挖出油来的地方,好像延安的有些地方,在大明或者比更早的时代,就已经开采出来了石油。

  尽管陕北也有大煤矿,但煤矿的单价比较低,全国各地的产煤区也比较多。即使已经敲开了蒸汽时代的大门,由于交通的限制,最起码二三十年的时间里,陕北因为地理位置偏僻的原因,煤炭产业发展是没什么优势的。

  但是、让一个二十岁的小年轻去做延安知府,实在是让人有些放心不下。

  “让吏部传文,调李玉亭入京。同时让辽东方面,确定一下接任李玉亭差事的人选!”想了半天,朱由检觉得还是将李玉亭叫到北京来,亲自见一面再说。叫他到北京,辽东那边肯定是不会再让回去了,哪怕是做不了延安知府,陕北其它地方的府县主官总能做吧?大不了再从别的人选中,找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去做延安知府,甚至可以考虑继续让董理明和李玉亭继续在延安府搭班子。

  82中文网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