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3章 现在要想挣钱、就要放眼整个大明!_绝境求生崇祯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地,种的是气。

  “爹,既然你这么爱种粮。我和老二给你找块大地来种怎么样?”

  “家里的地不都种的是棉花吗?难不成你们明年不准备种棉了?不种棉种粮食,哪要找佃户。眼下,还能从哪儿找到佃户?”

  “这里的地,肯定是要种棉花的。我和老二给你找的种粮的地不在这里,我们打算去朝廷在辽东新复的地方,买一块大田来种粮。”

  “去辽东买地种粮?你们脑子被驴踢了吗?”徐德力被自家儿子大胆的想法给惊住了,买地不奇怪,可你跑到离家几千里远的地方买地,简直是匪夷所思。

  “谁脑子被驴踢了?现在中原像咱们家这样情况的人家,都有这个打算。我们也是和人合计好了,才准备去买地的。朝廷关于新辽地区买地的政策相当好。一倾地才一百两银元,还可以分成十期来还。十年内免税,免税期满以后,还有十年只收半税。”

  “好个屁,哪地方离咱们家有多远?种了粮,你能收到手里吗?”

  “收到手里干什么?直接在辽东卖了不就成了?我们商量好了,去哪地方不种别的,就种包谷和大豆。大豆卖油,包谷就当饲料卖。”

  “想的好的很,我问你种地的劳力打哪儿来?”

  “雇人呗!哪地方的地平整,可以多用牛马,种地的成本比咱这儿小的多。而且朝廷说了,会用满人战俘组成劳工队,向在新辽地区开农场的人开放劳工市场。我们可以用平价雇上劳力。”

  “哪我问你,你们怎么去哪地方经管地?总不能当甩手掌柜,全靠雇来的人在哪里折腾吧?”

  “我的老爹啊,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从中牟坐火车去沉阳,能用多长时间?我们春头上过去,收了粮,拿着钱,到了冬上,就回中牟过年来了。人啊,要有发展的眼光,都像你一样,把眼界放在咱白沙镇这么屁大的一点地方能行?现在要想挣钱,就要放眼整个大明,不能再像你们以前的人一样想事情。”

  火车和铁路是革命性的事物,它给人们思维带来的冲击,已经改变了大明百姓的观念。这其中最大的观念变化就是年轻人不再依赖老人的经验。在他们看来,老人们深信不疑的经验,有点过时了,并不能指导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以前的时代,社会变化的很慢,慢到很多人都察觉不到变化。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经验主义才会占上风,才会牢牢把持整个社会的话语权。旧的大明就是以经验主义为基础塑造的社会结构,家中是老家长把控大局,朝廷是以八股文为纲要选出的治国精英。四书五经、传统国学伟大吗?当然伟大!但是只读这些,并不够!只凭着这些来衡量精英,实在是太过局限了。

  所谓的发展,就是要守旧和追新并存,将全社会的精力全放在如何守旧是病态的。先人们再伟大,哪也是过去,而且再伟大的学问也解决不了未来的问题。或者说,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一直就在哪里,无论是先哲还是后进,都不会思考出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过多的沉迷于如何更好的治理人,是没有意义的。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