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65章_绝境求生崇祯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不现实的。朕的计划是,在五年内朝廷及各地方财政想办法解决三亿左右的资金,然后通过发行专项建设国债解决五亿左右的资金缺口。如此一来缺口就剩下十二亿左右了,这部分的资金通过地方土地抵押和工程招标垫资的方式从民间筹措。

  民间资本应该来说也没有这么大体量的闲钱来垫资。顾此、朕的想法是凡是中标垫资的商业机构,可以以标底作为担保从皇家银行贷本金三到五倍的资金用于专项工程的建设。说实话皇家银行也没那么多人现钱往出贷,宫产系统用全部的资产做担保,向铸币局申请每年两亿银元的增发银元,转借给皇家银行,以供皇家银行向外贷款。”

  这是个啥意思?怎么感觉皇帝是想通过印钱来解决资金缺口?朱大典听了半天,就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

  “陛下、铸币局如此大量的超印货币怕是不行,隐患太大了。”

  “隐患是有,但只要这些钱能用到地方,实实在在的将这些工程做好,就能将隐患降到最低。因为超发的货币最后都转化为能切实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来了,说白了这些超发的货币都成了国家资产。而民间流通的货币数量增多以后,相应的商业也就比现在更繁荣了,这又可以反应到税收上。据朕估计,五年后、全国财税收入破五亿是不难实现的。如此一来,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来消减此次大基建超发货币的不利影响,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总之一句话,印钱不是问题,印了的钱能不能花出效果,朝廷是不是有相应的办法来将钱收回来,才是问题。目前来说,最困难的是刚开始的这两年,第一年朝廷得想办法出一亿五千两银元的本金,并实实在在从其它地方借到一亿多的银元,因为第一年的货币增发量必须要控制在一亿银元以内,然后再逐年扩大增发量。”

  现在就启动重点城市的大基建工程,并不只是为了解决城市流动人口的容量问题。因为目前的大明,除了人口大量向大城市涌这个矛盾外,民间流通货币不足的矛盾同样十分突出。

  流通货币不足的问题由来已久,虽然这些年有了纸币这个手段后,情况有所缓解。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告诉发展,现有的货币发行规模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了。必须得想办法,再大规模的往民间撒一批钱,才能有效缓解这个问题。

  对于撒钱,朱由检以前的想法是撒胡椒面的方式效果更好。可最近,他有了新思路。与其撒胡椒面,有针对性的撒到重点地区,也许效果更能保证。

  大型城市有个好处,钱更容易收回来。道理很简单,收税方便,税收成本低。你到农村去收工商税,可能收上来的税还不如花出去的成本!大城市就不一样了,像现在的京城。工商税这一项,占了全国得三成左右,全国的省级首府和大型城市和工业区收上来的工商税,占了总数近九成。

  也就是说,中小城市的哪点税,有和没有区别不大。

  将钱撒到大城市,然后用大城市的辐射效应再流入到普通百姓手中,可能是最稳妥的办法。不然,大规模增发货币很可能会造成经济失控!

  另外,作为大一统的集权国家,必须要有中心化思想,要通过特大城市的吸附能力,控制地方。取中心化,会让国家的控制力减弱。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