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章 海粮入京_绝境求生崇祯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比孙传庭手下的那帮杂牌强点吧?而且现在孙传庭那边的实力也在发育,说不准一年以后靠着老孙就能把流贼压制住。

  “大伴、去趟内阁将周太傅和陈少师传到寝殿,朕有事要和他们相商。”对情况有了新的判断后,朱由检有了心劲。他准备接下来要更为主动的进行布局和作为,可不能像之前那样摆烂了。军事上有了起色,内政上也要上点心,军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王道。

  周延儒和陈演接到传诏后很快就赶到了内殿,这两老小子,精神头挺好,他们应该也是根据目前的战局,判断出了大势。

  “太傅、少师!见恒传过来的战报,你们应该看到了。他判断能在三月上旬驱敌出关,朕觉得这个判断大差不离。也就是说眼下朝廷的重心要做调整了!咱们得将精力从抗虏入关中收回来,要重点解决直隶、山东一线的民生恢复问题。目前,中原及附近府县被流寇破坏的不成样子,若是再让直隶和山东糜烂,国朝局势将不可控。”

  “陛下所言甚是、老臣和发圣等人已经在议此事。此次虏兵入关对直隶、和山东北部影响甚大。臣已经将陛下拨到户部的救乱银分给了直隶和山东两省巡抚,让他们用这笔银子安抚受难百姓。眼下最重要的是恢复漕运,有了南粮北上,局势会稳不少。臣请陛下发旨、让淮安的宪之,赶紧组织漕帮尽快回复漕运。”

  “恢复漕运自然是当务之急、然而清军此次在兖州一带对运河船丁和船只的破坏甚大,缺船少丁的情况下宪之要想尽快恢复漕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朕觉得当下除了用心恢复漕路以外,海路这边也要重视起来,年初设海关署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漕路不畅之危!可不能将海路给浪费了。”

  “陛下言之有理,不过南粮一直走的是漕运,骤然让他们走海路各衙门沟通衔接起来颇为麻烦,且耗时颇长。有这个时间,漕路都能疏通了。”周延儒说的倒是实情,目前的时代通讯基本靠腿,事关漕运这么大的事,沟通起来就更是麻烦,来来回回折腾上几次,时间就过去了。

  “漕粮转道短时间内肯定指望不上,海关署当初设的时候就是想让其多运民粮。咱们得在这上边下功夫,不管是漕粮还是民粮,只要进来,京城的粮价就能降下来。”

  “民粮?这事朝廷没办法可想啊?都是粮商自购,朝廷又做不了粮商的主。”

  “朝廷是做不了粮商的主,但可以组织一下啊。朕的想法是让顺天府衙门出面约谈京城的主要粮商,让他们报一个购粮数目和价格。然后把这个数目和价格发到海关署,由海关署发榜,供海商指射往来运粮。为了让海商们有参与这事的积极性,以及带动京城粮商多够海粮,朕决定让内宫先通过海关署购进十万石粮!有了这笔大单子,海商们的劲头应该能调起来。”

  海关署已经开始运营起来了,不过由于刚刚开海,以及海商们对政策吃不准,这些日子下来,通过海路进京的粮食并不多,算是小打小闹。朱由检觉得自己没有时间来等这玩意自然发育,必须得用刺激性手段将这条路给催起来。只动用内宫系统,量还是有点小,且社会参与度不够。所以还得让京城的衙门行动起来,组织粮商进行集中采购,把势给造起来。海关署的功能不光是海运管理部门,还得提供海贸平台性的服务。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