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83章 采玉人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

  走到大院外,外边初夏气息浓郁,草青树绿,山中绿洲。

  八头驴子已准备就绪,补给队伍一共九人,就自个一个汉族。

  有几个妇女在送行,这有两名职工是本村人,看到其中一个妇女往一头壮驴的背架上又挂了一袋馕。这次上去,这批人中的大部分得在矿区待上至少两个月以上,有段时间见不着家人。

  而且上矿永远有危险,所以家人一般都会来送一送。

  廖凯峰走过去,打个招呼,顺手拆开手中的烟,每人塞了包,包括萨迪克在内,都笑着接过去。

  他们都是玉矿职工,这么些年基本上抽莫合烟,但也习惯香烟,别说廖老板带来的还是雪莲牌中的高价货。

  领头的萨迪克随手牵着头驴子的缰绳,背后斜背着杆56半,一看大家人到齐、准备就绪,就大声一句:“出发!”

  廖凯峰看了眼表,下午四点,太阳要八个小时之后才下山。

  路上需要宿营两夜,后天中午能到矿区,这样不用太赶,不然想着两天抵达,那就得起早贪黑,人疲驴乏容易出意外。

  35公里走三天,望山跑死马都不足以形容这情况,因为这一路实在太艰难了,给匹神马都跑不起来。

  那座哈尼拉克玉矿在流水村南面的高山上,不过按照老矿工们的说法,距离村子也就大概35公里。

  对这个距离问题,廖凯峰这会就和萨迪克在开玩笑:“我说,你们说的这个35公里是不是拿来蒙自己的?”

  自己骗自己,据说会感觉不那么远。

  就像农村里说的五里地,结果走走个把小时,五公里还差不多!

  果然,萨迪克笑着说:“有可能,反正根本没办法量到底有多远...”

  从流水村出发,到南边更高处的三小队居民点,这一段有路,两个人还能并排走着闲聊。

  一过三小队的居民点,再往上没路了,得老老实实沿着克里雅河一路向上游行进,不然根本没法走。

  到矿点路程艰险,大部分上行,中间还要越过道海拔4500米的达坂!

  上达坂6个小时,下达坂4个小时,还要穿过激流,最后一段甚至还要攀爬岩壁,完全就是在考验采玉人的体力和毅力。

  达坂,高高的山口,不过上达坂的后半段是明早的事情,今天下午这一段还算好走的。

  驴子队就是在克里雅河密布乱石的河道里走,人赶路都得小心翼翼,更别说还得照顾驴子。

  走到下午九点多,驴子队到了一处相对平摊的地方,边上不远是河,河边还有点草。

  除了廖凯峰,大家都知道今晚宿营的地方到了。

  从驴子背上卸下东西,让它们去饮水吃草,之前一段时间都用喂粮食上过膘,吃段时间草没问题。

  走了一下午,够累!

  各自取回自己的行李,几块石头支起来就是个柴火灶,沿路随手捡的枯枝就是柴火,一个大罐煮上锅水,这就算宿营准备就绪。

  几个人在块还算平摊的细石子地上搭起个简陋的大帐篷,这就是今晚过夜的房子。

  简陋至极。

  其实这还算好的,因为在矿区,几个月的作业季,矿工们都是住帐篷。

  辛苦,这就是采玉人的生活。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