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十一章 100万大洋!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

  张楠没理会姐夫的话,张着眼睛就不带眨的,等东西放好之后,立刻先看器物口缘内领壁,“皿父乍尊彝!”

  彝,酒器,一般概念上比罍稍大,说白了也就是一类东西——眼前这件器物的造型,是叫彝或罍都可以。

  一转头,问亨利:“50万?”

  “对,50万。”亨利-德博森被问得都有点忐忑,“贵了?”

  张楠没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一句:“知道它60多年前值多少吗?”

  亨利当然不知道,不会傻乎乎说不知道:也反应过来,这件器物绝对不得了!

  不摆谱了,张楠道:“1924年,它在华夏的成交价是100万枚银元,当年在美国,它卖了80万美元!”

  100万枚银元,那是多少?

  1924年的80万美元,那又是什么概念?

  不说1924年,1930年美国全国的平均年薪是1420美元,3000美元就能买套还算凑合的公寓(那时候两年工资买套房不是梦,至于这会90年,那就是四到五年的薪水总和,平均年工资30000美元不到点。)。

  “80万,至少相当于1500万美元,甚至还远远不止!”

  亨利算完账,又道:“不讨论标准银币在当时的购买力,就算这会的单纯银价,那也远超千万美元。

  喔!

  老板,古董这水可真深!”

  这是件罍(léi),加上铭文,那就该叫它“皿天全方罍”。顶盖缺失,拿尺子一量,器身高63.6公分,体量巨大!

  罍身长方口、直颈、高圈足,全器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

  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四面边角及各面中心均装饰突起的长条钩戟形扉棱。

  “这个‘皿’字是器主的族氏名,是商周时期的一个很有影响的大族。‘而全’是器主名字,‘己’是器主‘而全’”先父受祭拜的庙号名。”

  张楠说到这,问题来了!

  亨利听不明白,而项伟荣研究了好一会这件至少八九十斤重的大家伙,不得不问了句:“那个‘而全’在哪?”

  找不到,里里外外找不到这两个字。

  “在器盖上,藏在湘省博物馆里。

  1977年,在西秦陇-县发现过一件皿氏族人的青铜簋,年代与这件皿方罍相同。那件盛放煮熟饭食的簋是从座西周早期的贵族墓里挖出来的,其主人与这件皿方罍的主人应该是同族人,

  这个‘而全’”和他的父亲,估计是迁居南方。

  方体罍商代晚期才有,流行于西周至春秋中期,绝迹于战国。汉代时期虽然已经不再铸造,但却已是王侯们喜欢的收藏品。

  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期就有梁孝王的后代为争罍而引发宫廷流血争斗的事,罍在西汉那时就是宝贝。

  这件罍是商朝晚期铸造,虽然考古发现表明现在湘省一带在商朝中前期已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但要铸造如此精美复杂的方罍重器,估计还缺乏那个能力。

  而且这件方罍的器形、纹饰、铭文完全属中原殷墟风格,特别是颜色黑亮,标准的‘黑漆古’,这需要在腐蚀酸的环境里埋藏千年以上才能形成。

  这和中原青铜器普遍在碱性土壤中埋藏,长时间后所形成的颜色不一样,显然是中原商朝人南迁时带入的湘省。”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