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二十六章 海捞瓷,就这命!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部分窑场都转型烧青花了,这样的白瓷制品能算嘉道年的精品。

  张楠拿手上看了看,道:“矮子里边拔高个,这玩意卖个2000美元问题不大,那些盘子、碗也就十几二十美元一件,这东西值钱多了。”

  海捞德化窑青花,也就这个价,这还是看在“海捞”的噱头上!

  别人买的是具有某件特殊意义事件的纪念品,而非买完全“古董”,不然一个百多年前的克拉克瓷盘还卖不到10美元!

  而在华夏国内,道光民窑,这会不少人家里都有,有些保存还比较好。

  特别是在农村,因为老房子多,家中储存的也多,过年过节时有些家庭甚至还在用都正常。

  嘉道瓷器,这会老百姓眼里都还没到“古董”的层次,最多算个老东西、旧货。

  那这些嘉道民窑,这会在华夏国内什么价?

  没啥价!

  如今华夏玩古董的,就没几个人会玩嘉庆道光年民窑——自家老房子里翻一翻估计都有,大路货,谁玩?

  更没人买!

  这会少数已经开始走村窜户收购古董的小贩,也就是盯着点银元、极少数官窑瓷、字画和玉器首饰一类物件。

  至于嘉道瓷器,除非是花瓶、帽桶一类赏器、陈设器,日用器都没人要。

  再过个二三十年情况也一般,就像在2015年左右,一件完好的直径25公分以上大型青花釉里红鲤鱼盘,实际民间古玩店交易价格也就200多,网上卖个五六百。

  嘉道民窑,太多了,特别是青花,甚至还不如后来的同治粉彩好卖。

  张楠估计这批海捞瓷盘子在西方市场一件能卖个十几美元,已经算很不错了。

  记忆里在2001年,35.6万件“泰兴号”沉船上的青花瓷器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240万德国马克,大约相当于1100多万美元。

  对张楠而言这不是个多夸张的数目,但对于海捞瓷,这已经是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很有意思,很多人认为那次还卖便宜了,要是早个十年出水,估计还能涨个几成——“地球村”出现有好有坏,信息更畅通,物资交流更方便,导致价格下降。

  但2001年,那叫不上不下:要是再晚个十几年,华夏藏家一窝蜂上,价格会更高;要是再个十来年,西方人对神秘东方更好奇,也会更贵。

  世纪之交有点尴尬,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而且,“泰兴号”沉船里可不仅仅有德化青瓷盘碗,更昂贵的青花陈设器也有,还有少量其它品种瓷器。

  再说数量都有个上百万件,就算没打碎其中大部分,卖个三四十万件,给公司搞个一两千万美元还是问题不大。

  排除费用,利润千万不是梦。

  项伟荣就在说瓷器数量大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