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焕然生机_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是舍不得,儿行千里母担忧呀!”说到最后,还叹了口气。

  原本给他在正白旗学堂报名,年后就去正白旗学堂读书。可自打晓得哥哥外放,母亲明年春多半也要出京,长生就说什么也要跟着去。

  李氏不放心幼子,曹颙就答应让他明年跟着去保定。

  旗学那边,名额却也不好浪费。曹颙就同曹頫商量过,安排天护年后过去读书。

  曹家几兄弟中,年少的长生不算,曹頫的官职最低。以他的身份,不管是入八旗官学,还是国子监,都没资格送子弟入学。他原本是打算将天护送顺天府下一个书院,见有更好的去处,自是乐意至极。

  天阳年纪要小两岁,倒是并不着急送到外头读书。

  曹颙道:“你知慈母之心,就舍得留在京中让母亲惦记?”

  长生使劲摇头道:“当然舍不得,定是要跟着去的。只是没想到,还要在冯先生跟前读书……”

  曹颙闻言,但笑不语。

  实际上,请冯厚出任莲花书院山长,是他背后推波助澜。要不然,谁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到总督府挖墙脚。

  目的确实存了私心,想要给儿子与弟弟安排个读书的好地方。天佑转年才十四,虽说已经跟在自己身边,熟悉官场规矩什么的,可毕竟年岁小,也不好将功课都丢在一边。

  莲花书院,是地方义学,收录的多是寒门子弟。孩子们过去,磨一磨富贵气息也好。省得在京城,受人引诱学坏的。

  京城风气实是太坏,权贵人家子弟交际,要是生疏的时候还好,都肯装模作样,做守礼之人;要是熟悉点的,就放荡无忌起来。要是有坏心的,一个照看不到,说不定就染了恶习。十几岁的孩子,又是诸事都好奇的年纪。

  由曹硕的前车之鉴在,曹颙对曹府子弟的教养,向来比较看重,就有了以上安排……

  次日,曹颙去了淳亲王府与平亲王府,又使人往几位大学士与六部京堂处递了拜帖,随同拜帖奉上的还有“炭敬”。

  而后,又按照惯例,几位掌部王爷,也都送了“炭敬”。

  说是“炭敬”,实际上就是“年礼”,是年前要送的,相对的“冰敬”则是端午节前送。

  曹颙并不想送,可是没法子,这是官场惯例。他便只好按照李维钧去年的旧例加两成,在京城散财。

  这笔钱,都是从内务府银行提的。

  这是十二月初往京城押送直隶税赋时,一并送到京城的,总共是十六万两,其中十万,用做“炭敬”;剩下六万,做明年四月的“冰敬”。

  这只是明面上的的银子分派,除了这些现银,还要按照关系不同,加送古董字画等值钱物件。

  过后几天里,同直隶关系比较多的几位京堂,送了回帖过来。曹颙便一日跑两、三家,还好他做京官多年,人缘不错,同几个王府关系又紧密,倒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