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三章 转机(一)_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门外,停了李氏与初瑜的马车。

  还没上马车,就听到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兆佳氏带着儿子、媳妇来相送。

  少不得又寒暄片刻,呈了程仪,高太君才牵着香玉上了李氏的马车,初瑜则是上了自己的马车,跟着曹颙往通州码头送高太君。

  原本李氏要亲自过去相送,但是正赶上长生这两日不舒坦,离不开人,便由初瑜代送。

  曹颙同衙门那边打了招呼,奉母命往通州送外祖母返乡。

  因出来的早,朝阳初上,天气还不觉得热。

  曹颙骑在马上,同李鼐并肩而行。

  “表弟,我已经使管家张罗,看能不能将房山的几块地卖了。要是能将户部的窟窿补些,让父亲少些忧虑也好。”李鼐叹了口气,说道。

  曹颙听了,摸不准李鼐的路数,斟酌着说道:“表哥家的坟茔地不是在房山么?怎么好卖那边的田?”

  “留了两顷地,给看坟的奴才做香火用。其他的卖了就卖了吧,只是这今年京畿大旱的时候多,怕是卖不上价来。”李鼐看着道路两边的庄稼,说道。

  “这是舅舅的意思?”曹颙想起数年前,曹家变卖地产之事。

  莫非李煦真得晓得怕了,真开始将这亏空当回事儿?

  李鼐摇摇头,道:“父亲还不晓得,我这次回去就跟父亲商议。我为人庸碌,不能为父亲分忧已经是不孝,哪里还敢厚颜惦记这份家业。”

  李煦膝下只有二子,次子李鼎又暴毙京城,只留下一弱女;只剩下长子李鼐这房,已经添了不少孙女延续血脉。

  李家的家业,往后也是落在李鼐身上。

  曹家的事情还没操心完,曹颙实没兴趣操心李家的事,转了话题,说起南边的风土人情来。

  待到了通州,送了高太君与李鼐上船,已经是中午时分,天气渐热。

  曹颙叫人寻了干净的馆子,带着初瑜过去,上了二楼雅间,用了些饭菜。

  怕初瑜劳乏,加上天色怪热的,曹颙便同妻子商议,要不要在通州歇半天,明儿在返回城里。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初瑜到底是不放心,想要早些回去。

  曹颙见妻子如此,便叫人去套马车。

  还没等下楼,就见郑虎咧着嘴上来,道:“大爷,大爷,您瞧谁来了!”

  说话间,他让开身子,楼梯口上来一人。

  只见那人留着短须,穿着青绸大褂,手里拿着柄折扇使劲扇着。

  见了曹颙的那刻,那人忙收了手中折扇,上前两步,单膝跪下,执礼道:“公子,真是想死小人了……”

  “五郎?”曹颙这边,不由动容,上前扶起那人,欢喜道:“真的是你,不是前些日子来信说要想要跟着海商出海,还以为你遨游海外呢,怎么得空到京城来?”

  来人正是阔别数年未见的,曹颙广州生意的执行人,江宁魏家的少爷魏信。因他兄弟排行第五,所以小名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