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九十五章 见效确实很快_唐朝好医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九十五章见效确实很快

  围观的众人一听,瞬间都安静了下来,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想听听王平安讲解鞠老先生的病情,以及该怎么医治。

  就算王平安再有名,可长安城多大呢,人口百万,又加上现在有不少外地来的百姓,很多人都是只闻王平安之名,却不知王平安医术之实,没有亲眼看过王平安施展医术。

  现在一听王平安要讲解,这可就是等于当场传授医术了,就算绝大多数人不懂医术,可听听又有何妨,多了解一些医术理论,总不见得是坏事。

  王平安清了清嗓子,正要开始讲解,忽然有人嗷地叫了一嗓子,叫道:“平安小神医,请稍微等一等,小人没有带纸笔,要去找人借一下,您千万稍等一会儿再讲啊!”

  喊话那人离王平安不太近,百姓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挤着,王平安还真没看到是谁喊的。不过他倒是很随和,很好说话地道:“成,那就稍等一会儿,可我只等半盏茶的功夫,不管你借不借到纸笔,我可都是要开讲的了。”

  两人这一对答,一下就把别人给提醒了。对啊,别光傻站着听啊,万一没听清楚,或者听清楚了再又忘了,那不就白听了么。大家挤得满头大汗的,如果变成了鸭子听雷,只听见个响儿,那就无趣得紧了。

  普通百姓自不可能随身带笔,随身带着纸笔的都是读书人,尤其是这年头的读书人,都有个毛病,随身带笔,遇见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比如哪家寺庙的白墙,他们就会拿笔沾墨,在上面题写诗句。

  当然不会写本人是某某,某年某月到此一游,这种行为是损坏公物,大唐的文化人是不屑一干的。他们题写的都是应景的诗句,而他们题写的那些东西,主人往往也不会擦去,要保留一段时间。

  有些文化人现在不咋出名,可一旦出名之后,他没发达之前的诗句可就值钱了。不少白墙的主人甚至还会把文字拓下来,刻在石碑上,更有甚者还会留给子孙后代呢,万一以后子孙穷的没饭吃,拿出去一卖,绝对可以小发一笔,甚至会以此为资本,使家族再度兴旺起来。

  王平安坐在树下的一块大石头上,就听身边窸窸窣窣,不断响起纸张被撕的声音,估计是大家在分纸。他心中好笑,还真有点开记者招待会的感觉,幸亏这年代没有麦克风,要不然自己的嘴边非得被话筒包围不可!

  他摆了摆手,笑道:“不管你们准备好没,我可是要讲了,总不能一直这么等着。”他指着鞠老先生,道:“鞠老先生得病的起因,刚才大家也都听到了,至于说到表症,刚才我号脉时也说了,这些就不再重复。关键在于用药,鞠老先生现在的情况,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看到了,身子虚得很,这也就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