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4章 华夏一定有更早的文字体系!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全可以创造出类似“数学符号”的东西来使用。

  也就是华夏最早的结绳计数法。

  文字真正诞生的意义,实际上是用来和神灵、祖先沟通的。

  要和神灵、祖先沟通,那就必须要将想要告知神灵、祖先的事情用“文字”的方法记载下来,然后“祭祀”给祖先看。

  不管是古埃及还是两河文明,最早文字的诞生,都是和祭祀有关。

  无独有偶,华夏的甲骨文,其实际的作用,也是用于祭祀,刻在龟甲上,然后通过特殊的祭祀仪式,也就是“燃烧”的方法,获得祖先的回应,也就是“龟甲裂开的痕迹”,来进行占卜。

  而在贾湖遗址发现的贾湖刻符,实际上也是在远古人类的占卜工具上的。

  这说明,贾湖刻符出现的意义,实际上也是用于祭祀。

  也就是说,这些符号大概率是文字,而非无意义的符号。

  在祭祀的时候,怎么可能会祭祀一些无意义的符号呢?

  远古时期的人类祭祀祖先也好,神灵也罢,都是要乞求神灵帮忙的。

  比如乞求神灵降雨,乞求来年风调雨顺,乞求部落后代更多之类的。

  而这些乞求,是需要“文字”作为载体沟通的。

  在贾湖刻符上发现的疑似最早的华夏文字,和商人的甲骨文,不但是一脉相承,而且运用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这不得不让学者们,对这种符号是“文字”更加认可。

  只是可惜,贾湖符刻的字数太少了,只有最多21个符号,远远不够支撑其作为一种“文字”的证据。

  毕竟,一种文字至少也要能组成句子,要有足够的字符,才能够算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比如甲骨文,其记载在数以万计的龟壳上,有足够多的范本来收集、统计、翻译成成体系的文字。

  贾湖刻符却不满足这个条件,只有一个孤立,说他是文字吧,范本不够多。

  但是要说它不是文字吧,国内的学者们又不认可这个结论。

  以至于过去几十年了,关于华夏最早的文字到底是不是诞生于贾湖遗址,学术界还是一直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结论。

  实际上,关于甲骨文是不是华夏最早的文字,你问十个考古学家,有九个都不认同这个说法。

  华夏人在甲骨文之前,一定还有更早的文字体系。

  不然甲骨文不可能一诞生,经过一两百年的发展就这么成熟。

  别说甲骨文了,就连后来的钟鼎文、大篆、小篆,在已有成熟文字系统借鉴演变的情况下,也需要上百年时间的演变,才能成熟。

  战国七雄的大篆文字互相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也是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才这样的。

  商人不可能凭空就演化出如此成熟的,有体系的甲骨文。

  在他们之前,华夏肯定有不成系统,或者已经成系统,但是传播还不够广泛的文字在流通。

  只是因为不是记录在“甲骨”这种特殊的载体上,这才没能保存下来。

  而贾湖遗址的贾湖刻符,无疑就是一大证明!

  只是,除非能够在贾湖遗址发现更多的刻符,这才能真正将华夏文字的诞生从商代,提高到公元前七千年。

  贾湖遗址的文字,目前陷入研究困境。

  但是,三星堆文明不一样。

  三星堆作为一个与商代同期的蜀地璀璨文化,要管理这么大范围的地域,不可能没有文字这种载体的。

  而且三星堆人的祭祀文化也非常浓郁,那与神灵、先祖之间“沟通”,也是需要“文字”作为载体的。

  只是,他们沟通上天的“表文”,并没有与祭祀品放在一起,不放在祭祀坑里,而是单独使用。

  后世的人,用纸来写表文,然后烧给上天、祖先看,那自然是没办法保存下来了。

  而蜀人,或许是用类似竹片、木牍之类的东西来写表文,然后烧给上天看,那不就同样无法保存下来了?

  但是,祭祀坑没发现,不代表居民区也发现不了文字!

  随着前几号祭祀坑启动了更深层次的叠压居民区发掘,也许能够在三星堆人的居民区,宫殿区,或者作坊区发现文字!

  陈翰对此,报以很高的期望!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