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3章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章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晴时有风阴有时雨……”

  考古工作是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

  不知不觉间,社科院考古所的大家,就已经来到了荆州三月有余。

  时间,也不知不觉的走到了2018年的12月底。

  一般来说,考古工作都是集中在春夏秋三季的,冬天基本不会进行田野考古。

  这是因为以前华夏考古刚起步的时候,在北方进行考古工作的情况比较多。

  中原毕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嘛,遗址和墓葬都比较多。

  而北方的冬天,土地都会上冻,而且还会有强降雪,很不适合进行考古工作,所以冬季不发掘。

  但是荆州这边不一样。

  荆州是在南方长江流域,虽然地理位置也比较靠近北方,但是12月的温度还在5°左右。

  最冷要到来年的一月底,二月初的时候,气温才会下降到零下。

  所以社科院考古所和湖北考古所的考古工作者们,为了赶进度,还在加紧进行凤凰山汉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

  喇家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已经进行了半年。

  就在陈翰他们在天寒地冻的大冷天里,忙碌着清理168号墓椁室中的随葬品时。

  远在青海的喇家遗址发掘项目,也终于做出了第一期的成果报告。

  经过半个华夏的考古工作者们大半年的清理发掘,喇家遗址一期项目已经发掘了将近4000平方米。

  其中,包括陈翰他们发现的四千年前的第一碗面条,还有那个埋葬了疑似部落首领的高级墓葬区,以及祭台区、居民区、制陶区和广场都发掘出了一大部分。

  累计,共出土了各类陶、石器六千多件,玉器和半成品玉器近五百件!

  一系列的考古发掘简报,还有关于喇家遗址毁灭原因的地质研究和考古现场考察报告,陆陆续续的都被发表在了国内考古学相关期刊之上。

  《考古进行时》节目,还为此专门做了一期专题节目播出。

  只是,当节目和成果报告被陆续在网络上发酵之后,产生的舆论却有些歪离了上头做科普工作的本意。

  知乎、微博、豆瓣等主流的社交网站上,#喇家遗址#的词条,都在官方的引导下,登上了较为前排的热搜位置。

  各类关于喇家遗址发掘成果的科普文章与视频,出现在词条下方,引发了热议。

  可以看得出来,这应该是华夏考古圈有意识的在炒作热点。

  在这个网络时代,你不炒作一些热点来吸引关注度,那就会被大众遗忘。

  但是,让主导这次话题炒作的官方人员没有想到的是。

  这次喇家遗址的发掘成果公布,不但没有唤起大众对考古学的热情,反而迎来了满天的吐槽和“辩论”!

  和陈翰他们团队公布“喇家遗址面条”的研究成果时不同。

  当时喇家小米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