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章 一团盗墓贼看不上的“淤泥”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一团盗墓贼看不上的“淤泥”

  与陈翰搭话的修复师名字叫做陈树仁,是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第一批简牍修复技师。

  师从简牍修复专家方北松先生。

  2003年接触简牍修复至今,他经手了超过十万枚简牍,可以说目前出土竹简中,有大半都是他亲自接手处理的。

  至于他的老师,那就更牛了。

  目前国内使用的竹简脱水技术、脱色技术,竹简保存使用的十六醇保护液,都是方北松先生研究出来的。

  现在华夏的竹简修复和保护技术能这么厉害,方北松先生功不可没。

  在竹简修复这一块,他就是权威!

  而且现在荆州文保中心的副主任,就是方北松先生。

  再多提一嘴,现在荆州文保中心的主任吴顺清先生,当年也是专攻漆木器的,可以说是方北松先生的半个老师。

  如此一顺,陈树仁先生的师承和自己本身的简牍修复水平,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牛!

  在听到荣华如此介绍后,陈翰连忙伸手与陈树仁握了握,很是谦卑的问道:“陈老师您好,很荣幸能与您见面。”

  “不知道您刚才说这台设备是我们考古工作者的神器意思是?”

  陈树仁一点都没有什么简牍修复大佬的做派,就像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一般,一点架子都没有,哈哈笑道:

  “这台高光谱图像分析系统可不了的,这是一台光谱成像仪。”

  “具体如何运行工作的,解释起来就很复杂了。”

  “简单的说,只要将出土后的文物往上一放,便可立即通过电脑端显示出文物的原始色彩。”

  “光是这一点好处,对于你们考古工作者来说,可就方便的很了!”

  陈翰用力点头,双眼放光的看向了这台有点像大型复印机的机器。

  只要将出土物放上面一扫描,就能从电脑上看到这个文物的原始色彩?

  这对文物修复工作来说,确实很省时省力。

  但是对考古工作者来说,其实更为重要!

  陈翰立马就懂了,为什么这台机器会放在简牍修复室内。

  因为比起其他的漆器陶器青铜器,显然是竹简最需要用到这台机器。

  特别是从饱水环境中出土的简牍!

  一般情况下,出土简牍分为两种。

  干燥环境中出土的简牍。

  饱水环境,也就是出土时在水中泡着的简牍。

  第一种干燥环境下保存的简牍,在出土时基本上都因为失水而干缩成了像一根牙签一般大小,卷曲成一团,上面的文字是根本看不到的,需要经过专门的技术处理才能恢复形状。

  这种竹简自然是一时半会无法用上光谱成像仪的。

  但是第二种的饱水简牍不同!

  根据出土的环境不同,有些饱水竹简是被埋在淤泥里的,有些可能是泡在棺内的地下水中。

  但是不管哪种环境下,这种饱水竹简都没有干缩卷缩!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