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5、人情社会_大时代199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已。

  这个信封,还是来燕京之前就准备好的。

  不过毛雯洁还是拒绝了:“老宋这人嘴里没点把门的,家里的事也向外说,即使送老人去粤东我们自己也能安排,熊老板太客气了。”

  熊白洲摇摇头:“现在党内不是实行谁提出谁负责的工作纲领吗,这事我提出的,我理应负责到底。”

  “另外,这也是宋哥同意的,嫂子不信可以去问问。”

  毛雯洁倒是想去问,但宋华正在卧室里打呼噜呢。

  熊白洲交代完就准备出门,毛雯洁拦不住,只能从储藏室里拿出一个长条礼盒:“如果不收下,那信封你也带走。”

  “那谢谢嫂子了。”

  熊白洲也不客气,拿上礼盒就下楼了。

  宋华的秘书和司机已经回去上班了,徐凡梁和陶与善还在楼下等着。

  熊白洲把礼盒随意的往后面一扔,问道:“冉秘那边收下了吗?”

  原来,陶与善和宋华秘书一起下楼,不仅是避开当时的场景,还有另一番举动。

  陶与善点点头:“收下了,他说谢谢您的盛情。”

  熊白洲不再多问,沉着脸坐在车闭目养神。

  环境的氛围往往是由地位最高的那个人决定的,熊白洲突然面色不佳,陶与善和徐凡梁都觉得心里惴惴的,直到车辆缓慢启动后,熊白洲才睁开眼睛。

  此时,车辆正行驶到东城区的长安街上,一抬头就看到气度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昂然伫立,巍然不屈。

  直到车辆驶过很久,熊白洲依然扭头注视,直到再也看不见。

  “老陶。”

  熊白洲突然说话了。

  “什么事,大老板?”

  陶与善马上回应。

  “回粤东后,你以爱声电子的名义向烈士家属捐点钱。”

  陶与善没想到大老板突然提这个要求,不过这件事很好操办,他马上应了下来:“我们要捐多少?”

  熊白洲想了想:“五万五千零一元吧。”

  五万和五千都很好理解,但是多这一块钱是什么意思?

  陶与善反应很快,立马从刚才两个信封里的金额里联想到了。

  因为,捐钱的数额正好比两个信封里加起来的多一块钱。

  看到陶与善逐渐理解的眼神,熊白洲没有解释太多,只是感叹道:“人啊,做点好事总想让鬼神知道,坏事总想让鬼神不知道,所以我干脆把好事坏事一起做了吧,免得难为鬼神了。”

  陶与善默默的点点头,有些事总是避免不了的。

  人情是一个影响交往心理和行为的重要概念,在人际互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人情本身是很抽象的,需要以一些特定的媒介表现出来,比如说金钱、礼物、恩惠、服务、解难、权力等等。

  但人情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作为一种潜在的社会关系中被人们内化和遵行,并形成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观念,在某些方面会形成强韧的凝聚力。

  如何正确的处理这些事,睿智果断如熊白洲也只能找到这种“自欺欺人”的办法。

  “老陶,干脆就把这个作为一种制度,人情送出去一笔,回头就要捐出去一笔,而且至少要比人情多一块钱。”下车前,熊白洲很认真的叮嘱道。

  宋华这一觉睡到傍晚,他捂着头昏脑涨的额头,忍不住骂道:“狗日的熊白洲,酒量真的好。”

  毛雯洁听到动静,端着一杯水开水进来,顺便把信封递给宋华。

  “怎么回事?”宋华打开看了看,皱着眉头问道。

  毛雯洁就把事情前后讲清楚后,宋华坐在床边沉默一会,说道:“熊白洲这个人信得过,你有没有回礼?”

  “回了,我把储藏室一个条盒给他了。”

  “什么?”

  宋华大吃一惊,鞋子都来不及穿就跑了出去。

  半响后,只听到宋华大声哀嚎:“那是我求了很久的启功先生书法贴啊,市场价都要2万人民币一尺,天杀的熊白洲,5万块钱最多买两个字啊。”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