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7章 科举改革(一)_宗明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把旗号打出去,自然会有真正的儒学大家投靠他,按照他的意思来确立这个儒家新思想包括什么了。

  而东方人一向不直接谈创新,都是托古改制,扶桑到了明治维新的时候打出的口号还是‘王政复古,尊皇攘夷’,可见托古改制在东方是传统。

  既然是儒家托古,那么自然是把五经这种‘算作’儒家经典的书籍摆出来,从中寻求证据最好了,即使是那些顽固的理学份子也没有话说:孔圣人都认为这五本书非常重要了,他们敢说什么?

  允熥已经决定,今年的会试经义这一场的题目多从五经出题,少从四书出题。反正五经也要求他们都会。

  当然完全取消四书也不好,元末的皇帝和朱元璋之所以选定了四书为标准考试用书也是有道理的。

  四书字数少、好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四书因为字数少所以贫困家庭的孩子也买得起,使得科举考试更为普及,更多的普通百姓家庭的人有了希望。

  所以允熥最后决定:经义一场,从下次开始,乡试、会试、殿试取消四书考核,只考五经;考秀才的县试、府试、院试保持不变。

  至于为人所诟病的八股文,它只是一种写文章的格式,就好像现在高考议论文的三段论一样,其实不太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还有一点为后人所诟病的就是对于策论的不重视了。但是这也是有缘故的。

  文章的好坏评定是主观题,没有一定的标准,全看阅卷人的考量。而全国这么多的省、府、州、县,皇帝就是再牛逼,也未必每一次考试的主考官的思想都和皇帝类似。

  而思想与皇帝不一样的官员当然不会录取和自己思想不同的人,换句话说就是和皇帝思想的人不会被录取。

  但是这个问题历代的皇帝都没有办法解决,最后的决定就是:只重视经义,不重视策论,防止各级考官专门录取上来一帮和自己唱反调的大臣。

  允熥现在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乡试无能为力。可是会试三年一次,就在京城,允熥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所以今年的会试允熥决定增加策论的分量。

  思量已定的允熥马上对四辅官说道:“诸位爱卿,朕对于今年的会试已经决定有所变化。”

  “今年的这次会试,三场考试不变,但是内容进行变化。”

  “减少场经义考试中的四书题目,四书一共只出一道题目,五经每一经出三道题,算上四书题目共十六道题目,考生选取四道题目写文。”

  “四篇文章阅卷官需同等对待,不能偏私于某一篇。”

  “第二场时文不变。”

  “第三场策论,今年给予会试策论与经义同等的地位,录取贡士,经义文章与策论文章同等重要。”

  “还有,朕记得前年的时候朕下达过圣旨,在乡试之中一道增加数学题,就增加在时文考试中。今年的会试同样增加一道数学题,并且,这道数学题做不出来的,不许录为贡士。”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