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五章 把母校打包拿走_材料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年。”柴培德说道。

  “没有问题。”秦海满口答应。

  “土地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什么?”柴培德又问道。

  秦海想了想,说道:“配套。包括水电供应,公交线路,子女上学,副食供应……未来学院的研究人员和家属加起来可能有上万人。这上万人的生活服务,需要跟上。”

  “嗯,我先记一下。”柴培德很认真地用小本子记下了秦海的问题,准备日后交代有关部门予以落实。

  秦海又提出了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柴培德同样一一做了记录,最后秦海想起陈贺千特地交代过的事情,说道:“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那就是我需要省里帮我解决一部分重要专家的编制,您看能不能办到。”

  “编制?”柴培德皱了皱眉头,“你不是民办的学院吗,怎么还有编制?”

  秦海道:“这就是一个矛盾了。我这个学院是民办的,所有的研究人员想过来,就必须放弃自己原来的编制。如果舍不得那个铁饭碗,我就管不着了。其实我的初衷也只是为了留住那些打算出国或者下海的人,这些人本身也是打算放弃编制的,所以我这里没有编制,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选择。”

  “对呀,如果是舍不得铁饭碗的人,他们也不会离开原单位了,你也不用替他们操心。”柴培德说道。

  “不过,有一些特别有才华的学者,我是很想把他们请过来的。他们在原来的单位,虽然不会离开,但也因为经费、科研条件的不足,做不出什么好的成绩。我想让他们到我这里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些人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比较在意自己的干部身份的,如果我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挂靠单位,他们可能会犹豫不定。”秦海说道。

  柴培德听懂了,这些人其实才是秦海这个材料学院的关键,没有这些人,材料学院就纯粹成了一个公益机构,出不了顶尖的成果。而这些能耐比较大的人,在原来的单位上往往也已经有了一些职务、职称,牵挂要比那些小年轻多得多。

  “这样的人,大概有多少?”柴培德问道。

  秦海琢磨了一下,说道:“应当会在100至200人的样子。”

  “有这么多?”柴培德一愣,“这些都是你说的特别有才华的人?”

  秦海道:“当然不是,这其中要包括他们的家属,甚至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研究助手。搞科研是需要团队的,有些学者自己要过来,可能会把团队里一些主要人员也带过来,这样就必须考虑到对这些人的安置问题了。”

  “这么多编制,可不好解决。”柴培德犯愁了,“现在到处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在一个单位同时填这么多人进去,可不容易。如果把他们的关系分散到很多个单位,管理起来又太麻烦了,我想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