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2 借我三百钳工_智能工业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加工中心,这个综合数据比起国外的进口的中档数控加工中心的精度差不了多少,某些方面甚至会高一些。

  “如果咱们现在就开始大批量的生产,这些加工精度能不能保证?尤其是咱们的主轴的使用寿命方面?”云非开口问着孙麟。

  这一方面,如果不能够稳定下来,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台湾企业抢占市场。

  现在还好。至少,整个西南地区的市场这些在中国大陆建厂的台湾机床厂很难打进来了。

  “这些精度就是批量生产时候能够达到的精度,小云,其实咱们还是应该一边生产制造。一边进行研究。我们自己在实验车间里面进行验证,不仅成本高,还会占用大量的经费。如果没有欣凯兴,咱们这些数据。没有数个月的时间,数百万的经费,根本就验证不出来。”孙麟很郁闷。

  好不容易搞出来了中国自己的数控机床。到现在,却一台都没有上市销售。

  国内除了蓉城欣凯兴滚珠丝杆厂,几乎都见不到任何一台国产的三轴加工中心,哪怕精度最差的低档加工中心都没有。这如何能够不让孙麟心中难受?

  “老吴,如果咱们现在暂时把数控铣床的加工停下来,那些毛坯全部用来生产加工中心,咱们一个月能不能生产五十台出来?”云非没有回答孙麟的话,反而转过来问一边的吴忠达。

  听到云非的问话,孙麟跟司徒贺云两人脸上立马就浮现出了笑容。

  这小子终于想通了,不再坚持要研究出什么精度很高的产品再上市。

  “老板,即使现在把所有的数控铣床的产能都放到加工中心的生产上,一个月最多只能生产二十五台……”吴忠达明白了云非的心思。

  这小子,这是被逼急了。

  当然,心中却郁闷不已。

  如果一开始,云非就对九一重工的生产规模进行升级,现在根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旁边的九鼎跟神坤厂最开始修建的车间已经在开始进行小规模的生产,而九一重工的熔炼车间的却还得等两个月才能开始大规模的生产。

  也就是说,必须要的等到八月之后,九一重工的生产产能才能大规模地扩大。

  当然,到那时候,熟练的装配工人缺口就又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现在就就九一重工的装配车间里面有着一百七十多号人,每个月装配三百台数控车床,三十台数控铣床的压力都非常大了。要是在扩大一倍,至少还需要一百五十名的装配钳工。

  “今天请大家来,主要就是想要请大家帮帮忙。现在九一重工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第二天,云非就把赵兴邦以及黄乔松给请到了九一重工。

  两人正疑惑云非这小子请自己到九一重工这边来的干什么,毕竟跟云非的合作,他们可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云非直接就开门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