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九一八的不抵抗_东北虎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上了近30万的庞大兵力,特别是吉林的10万大军,基本占了东北的三分之二还多。加上以两地背靠的张控制的察哈尔、热河地区为纵深,你想到了什么?口袋,反正这是我的第一个感觉。沈阳的不抵抗只是张学良为了国际调停和自己在东北问题上化被动为主动的一手“妙计”,既然小日本要侵略,与其天天让贼惦记着提心吊胆,不如先让你侵略既成事实,占点地盘,然后依靠国际调停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心腹之患,利用英美压力和优势兵力让日本人知道张某人的地盘不是这么好占的,怎么吃的还得给我怎么吐出来,彻底打消日本人侵略的野心。

  于是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张学良当时的计划,以沈阳1万多虚位以待,这部分是严格执行不抵抗命令的,本来就有钓饵的味道,故有荣臻“挺着死”的名言。关东军一万人及时加上朝鲜援军,在吞下沈阳之后,面对吉林和锦州的数十万大军,他们最好的结局不过是保持现状,于是在锦州吉林一线与东北军对峙。这样事态发展的结局,从整体来看,日本军不过是被压制在辽沈平原的狭小地地域中,如果熟悉明与后金战争和东北解放战争的人都明白,这个格局东北军除了占有数量的优势外,还将占有居高临下、关门打狗的地理优势。可以说,东北的大局仍在张学良的掌握之中,可以从容的等待国联介入调停。至于锦州一线为什么比吉林多,当然是还要肩负防止蒋的势力介入东北的重任了。而这样的结果,无疑对张学良是最有益的。

  乍一看,这个计划的确很周密,其实事态的前期发展也是按照张的预计发展的,九一八后,张第一时间就把总部搬到锦州,这说明张不是完全被动的。关东军当时的局面也十分艰难,其在东北总兵力只有关东军一万余,朝鲜军违令增援的三万余,10月18日,关东军试图进军锦州,驱逐张学良,然而,日军参谋本部连续下达四次命令,坚决命令关东军回军,甚至最后一次用了和“奉敕”相同的命令级别。结果是关东军直到1932年新年,始终没有与张学良部发生地面冲突。当时日军进军吉林的计划同样畏首畏尾,这说明张的对峙控制计划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这也是他敢于在沈阳坚决执行“不抵抗”命令的根本原因。如果真的是打算彻底不抵抗,锦州能压制日军长达一年吗?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张学良正在欣慰的看着事态正如他预计的一步步发展的时候,吉林省的总官爱新觉罗熙洽为了复辟清朝投靠日本了,这直接导致张学良用来张网的近10万大军(排除少数抵抗力量)反倒成了对方对付他的利刃,成为日军侵占东北的先锋和主力(因为防范锦州东北军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