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2章 知行合一_帝国大闲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云皱眉,默默念叨着这个名字。

  “不错,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方昊点头说道。

  这个观点,其实本就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针对的也是朱熹的先知后行观。

  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和懂!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再一次的,方昊又让沈家人惊呆,傻眼了。

  知行合一的大论,首次在大夏王朝乃至九洲大陆绽放!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强调意识作用的结果,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混淆了意识活动同实践活动的界限。”

  “知行合一,是为了克服‘一念不善’,这是他的立言宗旨。”

  方昊说的很理直气壮,甚至完全不需要思索。

  脑海中的记载很全。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是一种讲内心‘省察克治’的唯心主义道德修养学说。他所谓不曾被私意隔断的知行本体,就是指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的良知,认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行。

  他的致良知即知行合一,就是去恶为善、去人欲,存天理的工夫。

  他声明: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他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徒悬空口耳讲说的学风。

  当这些东西一说出来的时候,沈云这位当世大儒彻底惊呆了!

  若是说方昊批判否决他的学说的话,他还有些不相信,认为是胡言乱语,信口开河。

  但当这知行合一一出后,他惊呆了。

  也真正信服了。

  这一刻,在这位老大儒心中,波涛汹涌,骇浪滔天!

  看向这个一直不曾在意,甚至怨恨的亲外甥,满是不可思议。

  这种东西,绝对不是普通人交出来的内容。

  而是应该真正的大彻大悟才能得到的学说。

  他不得不承认,知行合一,才是正解。

  但越是如此,他这位老大儒越是心中难受。

  甚至,浑身都颤抖了起来。

  “父亲!”沈青山等人连忙上前扶住,显得颇为恼怒。

  “昊儿,还不赶紧给你外公道歉!”沈清更是娇斥一声,责怪了起来。

  更不要说咋呼个不停,甚至不断喊人要把方昊打断腿,撕烂嘴的沈平了。

  然而,方昊纹丝不动。

  终于,足足过了许久后,老爷子是彻底反应过来了一些,煞白的脸上带着一股极大的失落感。

  郑重的,对着方昊躬身行了一礼。

  沈青山等人拦都拦不住,更是惊呆!

  “受教了!”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