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章 面圣与否_[三国]女谋士的奋斗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攸身着墨色官服,铜印黑绶,执笏趋步行过南宫门阙。

  远方的宫殿楼阁鳞次栉比、巍峨壮观,转过章华门,荀攸恭恭敬敬步入崇德殿内。殿中早就聚集了几位熟悉的身影,荀攸抬眼望去,首先瞧见了荀爽,再依次扫过,这才发现王允及蔡邕等人。

  荀攸向前行进,正对殿门的位置,摆放着一具白底红纹的玲珑玉案,案上的白玉盘中盛满核桃与枣仁。玉案不远处有位锦衣华服的小小少年,其背手而立,不过十岁左右的年纪,本是鲜脆欲滴的小脸蛋上却满是忧容,一副疲倦世间的恹恹病态。

  荀攸瞻得龙姿,忙稽首叩拜:“黄门郎荀攸叩见陛下。”

  华服少年闻声折身,瞧着对面匍匐而拜的男子,声音淡漠无波道:“荀卿不必多礼”。

  荀攸这才拢袖起身,默默拱手退立到一旁。

  怎么说呢?荀攸觉得自己有些飘了,他竟然对这位小皇帝产生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同情感。毕竟小小年纪便已经历了丧母丧兄之痛,又为董卓胁迫迁都长安,弱不经风的小肩膀上还担起了挽救整个汉室于倾颓的重担。

  成人尚且难以接受,况一男童乎?

  如此想着,刘协右手边的长须男子已率先开口:“陛下,董卓乃国之大贼,杀主残臣,天地所不佑也,宜早图之。”

  刘协虽是年幼,听闻“董卓”二字时,却极为嫌恶地皱起了眉头。荀攸忍不住看向出声的男子,王允此人素以宽贤矜能著称海内,有此诛贼之心,不足为奇。

  董卓专权,以致民神痛怨、靡所戾止。

  想必圣上比任何人都想早日置他于死地,荀攸瞧了眼距离自己最近的蔡邕与荀爽,而后便听刘协怅然叹息道:“朕有心无力,不知诸卿可有妙计?”

  蔡邕见状,随之沉吟道:“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

  此言之意,似是而非。

  王允想着蔡邕虽是个闻名海内的大文豪,却奈何性子柔弱,并非从容赴死之士,于是转头瞧向沉默良久的荀爽,开口询道:“不知慈明先生意下如何?”

  荀爽与荀攸对视一眼,而后长揖表态:“卓凶悍难制,若不擒杀,恐后殆无穷矣。”

  刘协目露不悦,他是想问诛董之计,而非听众卿“埋怨”董卓之恶。像这种天下皆知的废话,又有什么好说?

  刘协直接追问,“如何擒杀?”

  董卓此人生性多疑谨慎,又有吕布悍将傍身,哪有这么容易便能伏诛的道理?

  荀攸听出圣上的弦外之音,又见荀爽埋头湮了声,似乎没了主意,不由躬行上前,替其解围道:“董卓骄忍无亲,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

  换句话说,董卓无非一介莽夫,没什么可怕的。

  刘协眉目上挑,示意荀攸继续,荀攸复又添上一句:“董卓虽强,然非铜墙铁壁,不若内部瓦解,收买亲信筹谋刺杀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