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五章 愤怒的光绪_华夏海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旦让某系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去,说北洋作为朝廷的柱石,居然只能自己筹钱买船而朝廷连每年的经费都拨不齐。这骂名是您翁师傅担着呢还是皇上担着?”醇王声色俱厉的说道。

  “醇王,您不可以这样说话啊,户部的账目明明白白,您不信可以派人查啊。”听到醇王的话,翁师傅脸色一下变的煞白。这破坏海防的骂名可不是他翁同?可以承担的。

  “翁师傅,既然李中堂连民间筹款都用上了,朝廷再不表示一下怕真是说不过去啊。挪用旗务也好,百官俸禄也罢。10日内先为北洋筹集150万两银子。把这些战舰先订下来。”光绪听了半天争执,脾气越发的厉害。但一面是醇王,一面是自己的老师,又不便大发雷霆。

  “这100万两银子恐怕一时难以筹措啊。”翁师傅别的本事没有,哭穷的本事还是有的。

  “陛下口谕难道翁师傅还要讨价还价不成?醇王冷哼道。

  而就在此时,另一方实力的加入,让整个局面突生变故。啥情况?慈禧太后来了!!

  “皇上在北海邀请了各国大使搞了一个什么观舰式?”慈禧问道。随后,醇王就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

  “这个李鸿章,朝廷给他拨银子兴办水师居然搞成这个样子,让朝廷颜面何存?”听完以后,慈禧笑骂道。

  “这水师之事极耗费银子。意国一条新船就要花费近200万两银子。而中枢每年的拨款实际能到的也就100多万两银子。如此下去,此消彼长,我北洋水师怕是无法立足于海上了。”醇王脸色铁青的说道。慈禧的意思很明白,这一句话就把责任推到李鸿章头上了,而对中枢克扣银两之事只字不提。

  “听说李鸿章又从一个叫意大利的国家订购了3艘巡海快船?”慈禧虽说不悦,但是也不能对醇王轻易发火。醇王是谁?光绪皇帝的生父,慈禧的妹夫。因为几句话就对醇王发火,这既不给光绪面子,更让慈禧觉得脸上无光。

  “正是,此船着实了得。各国公使无不夸奖。但是这价格也确实昂贵,3条新式战舰加上回航所需的费用,怕是要600万两银子。”醇王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摊牌。

  “600万两银子?李中堂可真是狮子大开口啊。要起钱来如此的理直气壮!!”慈禧一听这数目脸色立马变得铁青。

  “这600万两着实是多了些。但是此次北海观舰的事情一旦传出去,朝廷再不做点什么,怕是无法向天下人交代吧?不管如何,先把定金先凑出来吧?”醇王有些心虚的说道。

  “要多少?”既然已经醇王已经代表海军衙门与中枢摊牌,那多余的话就没必要说了。直接谈价格便是了。

  “这个订金就要150万两银子啊。至于后续的费用……。”醇王看着脸色愈加阴沉的慈禧不安的说道。

  “他李鸿章果然是个**翰林。他买船的时候怎么就不想想朝廷能否拿出这么多银子?干脆国库都给他办水师算了!!”慈禧勃然大怒道。“告诉李鸿章,国库3年之内最多给他拨250万两银子,不够的让他北洋自己想办法!要是给了这么多银子朝廷还看不到船?他李鸿章就不要想在北洋继续待下去了!!”既然醇王都站在北洋那边,慈禧实在是没法一点银子都不给。但是要让她一下拿出600万两银子,非但她自己不干,清朝国库也不允许。(史料载,当年老翁上台时,户部银库也只有800万两的结余。而光绪时期,清朝一年最多也就8000万两的岁入)而她之所以拨出250万两。是因为慈禧太后曾以兴建水师的名义向各省大员要过孝敬。而这笔孝敬的款项也就260万两左右。慈禧只不过把这笔钱拨给北洋而已,而且还是分3年拨完。她慈禧在此期间依然可以使用这笔巨款。

  (大家如果喜欢的话,就收藏一下推荐一下吧~~。这样作者才有动力啊~~)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