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四十九章 回兰州_红色帝国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快越来越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细节,通过南京军情局人员的电台发送过来,不少证据也被他们掌握。不过南京毕竟已经是日占区,而且日本人也是见人就杀,所以军情局人员为了拿到那些证据,也付出了不少代价。

  对于如何应对日军所策划的南京大屠杀一事,李卫国无法一个人做主,于是就把八路军总部的一切事务,交给了参谋长徐向浅,参谋处处长陈更、政治部副主任程云暂时管理。而他带着任毕时、林标一行,西渡黄河,前往兰州。

  不像山西此时到处是狼烟四起,百姓放弃家乡,流离失所。很多村庄要不是被日本人给屠光了,要不就是早在日本人来之前跑没影了。反正此时山西很多地方,百姓都没法安生的生活,每天都过着心惊肉跳的日子。

  不像山西,一河之隔的陕西确是另外一个景象,虽然路上也有很多从山西甚至河北逃亡过来的难民,但是此时的他们,脸上确是充满着笑容。

  因为他们发现,相比于战乱不停的山西,陕西却是一个好地方,起码日本人没有打过来。而且八路军还承诺给他们分配土地,虽然是还往西边的甘肃、宁夏、青海等地,不过也总比过流离失所的日子。

  抗战前,中共中央还在为根据的人口较少感到担心,因为无论是工业建设,还是征召士兵,都需要大量的人口。但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发现有着很好的机会,因为河北、山西等地相继被日军侵略,很多百姓都在往后方逃往。

  除了那些认可重庆政府的社会人士,宁愿走远点到四川、云南、湖南等地。其他很多人,什么百姓、学生等宁愿跑到近一点的陕西、甘肃等地。

  当然这些人能来西北,中共地下党员的宣传动员占一个因素,还有八路军在山西的战绩也让很多学生看到抗日胜利的希望。就连一些学校,也因为到底留在西安、兰州,还是去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内部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优势双方各执一词,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很多学校就出现了分裂,去西南的便继续跟着逃亡,不想走的就留在西安等地。

  由于中共打算平衡西北各族人口,增大汉族的比例以方便掌控西北,所以中共也出台了不少政策,吸引这些百姓前往更西北的甘肃、宁夏等地定居。对于中共来说,他们知道这个时候想吸引那些逃亡的百姓去甘肃、宁夏等地只能祭出土地这个大杀招。

  此时的西北很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虽然戈壁滩、荒漠不少,但是也有不少地方适合耕种。而对于这些逃亡过来的人来说,甘肃、宁夏等地虽然远了点,但是人家八路军给分土地,这就已经让他们很高兴了。

  此时的他们一无所有,能有土地就不错了,而且八路军还说了第一年可以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