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9章 重礼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9章重礼

  看完了印刷厂,李承志又到了铜厂,也就是制币厂。

  因为要用到水力机械,所以铜厂也建在弱水河边。李承志进去时候,工坊有条不紊,正在用钢轴碾压铜版。

  烧红的铜锭进入两块钢轴之间,随着钢轴转动,一张约厚一分(三毫米),但大小并不规则的铜板被缓缓挤出,又被工人用铁钳夹到一座铁台上。

  随着咚的一声重响,一方钢锭重重落下,仿佛盖印一般。待工人转动绞车,钢锭升起,铁台中散落着近百枚约一寸方圆,且印着花纹铜币。

  而后就会有工人用铁尺将废料扫落台下,同时将铜币扫至一侧的水池中,顿时就会激起一阵水雾。

  李松令主事捞出十数枚,送到李承志面前。

  李承志捻起一枚,端详了起来。

  铜币厚度很是均匀,花纹也很是清晰,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好似烧焦了一样,两面都印着一层浅浅的黑锈。

  这是铜在高温时遇水氧化,表面生成了氧化层,也就是氧化铜。

  优点是防锈防酸防蚀,缺点是影响美观。因为在铜中掺锌,轧出的铜板颜色起初时宛如真金,极为耀眼。而突然多了这么一层烟锈,就如原本绝艳的美人脸上长了一层癣一样。

  但正是因为有这一层烟锈,才证明铜币的成色极足,不似汉五铢,至少有三成以上的铅。

  把玩了一阵,李承志有些唏嘘:钱他到是铸出来了,但流通性却差强人意。

  三月,第一批铜币发行后,他便制定了具有官方指导性质的币价,因考虑到诸多因素,他依照的是洛阳的钱价。

  比如在京城,一斤铜可换两石粟,西海的一斤铜也换两石粟。

  具体到钱币却有差别:因西海币稍厚,稍大,且中间无孔,是以一斤也就一百枚,比五铢钱要少五十枚左右,所以李承志预估,西海币的购买力会高一些。

  但没想到,他的预估有多保守:从三月底到六月初,官吏与兵卒,及民工都发了两个月的工资,市面的竟无一枚铜钱流通不说,已逐步开放市场化的一些区、乡等竟出现民众蜂捅卖粮,卖布,卖牲畜给官府,以求换钱的现象。

  当时他粗略一算,铜币的实际购买力甚至超过了官方定价的四到五倍。

  之后只稍做调查,李承志便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一是因为他以防万一,有备无患,如今的西海大部分地方实行的还是半配计半计划的经济制度,并未完全市场化。

  二则是元魏缺铜,这一百多年以来一直施行的是“帛”“粮”为币政策,近似以物易物,所以民间一直有“屯铜”的习惯。

  再者西海金币的成色太好,且花纹精美,远非两汉遗留的五铢钱相比,这更加促使民众惜用。

  而这样一来,却打乱了李承志的计划。

  政策是他亲自定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朝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