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4章 服首帖耳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来,当能收服七成以上散民。而剩下那三成若是一意孤行,难保不会当场就来个窝里反……

  这一招欲擒故纵,李承志用炉火纯属青!

  达奚暗暗的叹了口气,又随意的转了转便出了寨,再次往东。

  走过营寨尽头,便是偌大的屯田。放眼望去,人影绰绰,不见尽头。除了一个“大”字,达奚再委实无法形容此间之景。

  他徐徐一叹,悠声问道:“此间宽广几何?”

  “东西近二十里,南北约二十八里,可垦田二百万亩……”

  “竟如此之大?”

  达奚诧异道,“昨日国公还称西海无田可种,只得让百姓改耕为牧?”

  “确实无田可种,但非无地可垦!举表是县,民不过千余户,常耕粮田还不到二十万亩,便是加上被前朝荒废之田,将将近两百万亩。

  但郎君不愿横生枝节,靳令父亲(李松)弃荒县城左近、盐池以南之田,如此一来,所剩边五成都不到,还不足百万亩。便是一户只分五十亩,也只够两万户,还剩九万余户无田可耕……

  但民以食为天,放牧也罢,入厂帮工也罢,终非长久之道。便是再难,也要开荒屯田……

  若是有山截挡,移了便是,若是有谷阻隔,填平就是!只要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多费些时日,总能开出足够十余万民户活命的良田……”

  李显竟能说出这么一番话?

  达奚愣了愣,随即释然。

  这番道理,应是李松或李承志讲给他的。

  不过远没有李显说的这般艰难。

  翻过合黎山便是一马平川,直抵浚稽山逾千里,皆为水草丰美之地。

  只要能长出水草,就表明土质不差,自然也能种出粮食来。而最关键的是不缺水,有弱水横穿而过,便是从镇夷算起至居延湖,也有八百里之遥。

  不说将河水引多远,只是在靠近两岸之处屯土,各垦十多二十里,这八百里长的河岸莫说养民十余万户,便是再翻个四五倍也能养的活。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费时太久。

  这是真正的荒地,不似镇夷城左近的那些弃田原本就是熟地,晒养个一两年就能产粮。

  过奚估计少则耕种五六年,多则七八年,才能称得上良田。

  但李承志有没有这个耐心,在西海安心蜇伏五到八载,还是个未知数……

  心中猜忖,达奚又靠近了些。

  应了垦许久,田垄齐整,沟渠便利。有半大童子往田中灌水,也有老农扶犁,在翻耕已然半开的地。随后就有妇人提着细布口袋,在往田中撒种。

  达奚登时吃了一惊。

  已然时近九月,且河西偏寒,再多再过一月就会下雪,除了冬麦,再种什么东西都只多收一把草。

  但他再是不懂,麦种还是能认得出的。

  初看似是粟米,便若细看,就会发现比粟米要小一些。而达奚辩了好一阵,也未认出是何物。

  不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