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章 南夷知州_布衣小书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一片黑,让人有一种感觉,眼前的人,刚从煤矿里走出来一般。

  要说白的地方,只有仅剩的那一口雪白的牙齿,要不然实在是让人找不出,第二处不黑的地方。

  要不是其长相斯文,说赛过黑旋风也不为过。

  看着皮肤又黑又皱的王正阳,乾熙帝心里隐隐有些作痛,怪不得三年前,南夷州知州位置空缺,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主动请缨。

  如今看到回京述职的王正阳,便能知道那里的环境有多恶劣。

  现在想来,这得辛劳,换做是谁,也不愿奔赴。

  乾熙帝动容道,“王爱卿,辛苦了。”

  王正阳挺了挺身子,正声道,“微臣既为大乾的臣子,自是尽心竭力,为陛下分忧,不敢说辛苦二字。”

  话虽如此,但其中的艰辛万苦,只有他一人知道。

  “爱卿的辛勤付出,朕都记在心里,吏部那边还有个左侍郎,日后你就留在京城吧!”

  “臣谢主隆恩!”

  纵使千言万语,都抵不过乾熙帝那一句,你日后便留在京城的话,来得暖心。

  王正阳本就是京城人士,至于为何会被外派到南夷州,这事还要从三年前说起。

  回想起当年南夷州知州突然病重,乾熙帝不得不在朝中选人前往任职,只是被他点到名的大臣,无一不是称病推脱,宁愿触怒乾熙帝也不愿前往。

  这是因为南夷州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南夷州,又称烟瘴之地,世人又称不毛之地。

  大乾向来有南人发北,北人发南的惯例。

  这里说的发,并不是发配,而是流放的意思。

  顾名思义,北人发南,其实是一种流放。

  江南自古以来富庶,此南却不是南夷州的南。

  倘若京城人去了南夷州,或许还没走到地方上任,怕就死在途中,这是历朝历代所记录下来的事实。

  可以说,京城人士前往南夷州,几乎是必死的结局,这就是为何朝中大臣,宁愿拼着触怒乾熙帝,也不愿前往南夷州的原因。

  古代医疗条件差,仅仅一个水土不服就可能导致死人,更别说南夷州到处都是剧毒的瘴气,只要遇见,基本都会中毒而亡。

  想当年,南夷州知州一职空缺,一连半月下来,朝中人心惶惶,生怕莫名其妙被乾熙帝点了名。

  可乾熙帝还是一连串点了十几人,随之而来的是,每个被点中的大臣,一一上奏称卧病在床。

  是以朝中无人愿意前往南夷州,这时王正阳挺身而出,背负使命,这一去,便是三年。

  三年时间,倘若是在京城,除非家中出什么大事,要不然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可王正阳今年也就三十出头,如今看起来却如同四五十岁的老人一般。

  王正阳领恩退下之后,乾熙帝手里拿着他的奏折,沉默许久,手中的奏折翻来覆去,都快被翻烂了,而乾熙帝还是紧紧抓着不放,与此同时,脸上的满是惆怅之色。

  让王正阳留在京城,是理所当然的事,可如今他却要为重新选人,前往南夷州而苦恼。

  可以想象的是,只要乾熙帝将南夷州知州一职空缺一事道出,朝中三品以下的大臣,绝对会想方设法拖病不上朝。

  联想到三年前,南夷州一事,闹的人心惶惶,拖病的臣子不在少数,差点将大乾的运行整瘫痪。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

  乾熙帝这次是慎之又慎,誓要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只是一想到这个问题,乾熙帝就觉得一阵头疼,忧心忡忡道,“小李子,如今这南夷州知州任期已满,你觉着朕应该派谁前往?”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