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0、时代变了_德昭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六月份,耶律贤挥师南下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天的时间了。

  本来照着骑兵的脚程,辽军的前锋早就该到了,甚至说是过了河间府才对。

  但是,赵德昭探听到的情报上却显示,辽军现在才刚刚过了燕京府,离着河间府还有老长一段路了。

  这速度,几乎和步军的行军速度没什么区别了。

  这完全不像是辽军一贯的风格,他们向来都是以来去如风着称,最喜发扬自己的高机动性优势来击垮对手。

  赵德昭很快就意识到了,这是辽军那边有人在刻意的压制军队的行军速度。

  而这个人,就是耶律贤。

  或者说,这是来自于耶律贤和萧燕燕、耶律休哥等人共同商议的决定。

  至于这么做的目的,便是为了不让前中后三军之间出现太大的间隔。

  毕竟现在谁都知道,燕王赵德昭在局部战场上的非凡武力,以及他手底下的,不在少数的精锐骑兵。

  这要是还像以往那样,骑兵和步从军只见拉开太大的距离的话,保不齐就会给赵德昭以可乘之机。

  此战乃是关乎到他耶律贤的皇位稳定,以及辽国的面子,必须要赢得光彩才行。

  万一因为轻敌大意,让赵德昭如当初攻克大同府一般偷袭得手一次,那出师不利的辽军,以及作为皇帝的耶律贤只怕就会为人所耻笑了。

  所以,这一仗,耶律贤恪守一个原则:

  求稳。

  这三十万大军,再加上暗中联系的南唐军队,只要不出意外的话,覆灭宋国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耶律贤非常清楚这一点。

  所以,耶律贤一点都不急。

  而且,这些天下来,耶律贤还发现了这样的慢速行军带来的一个意料之外的好处:

  以势压人,不战而屈人之兵。

  要知道安排奸细渗透敌国这种事,并不只是赵匡胤和赵德昭做得好的。

  在这方面,辽国可以说是前辈了,只不过近些年才被赵匡胤后来居上了而已。

  不过,自从萧燕燕接手通事局之后,她便加大了对于宋国的渗透力度,每天都有雪花片一般的情报消息从宋境传到辽国。

  就连现在也是如此。

  或者说因为大战的开启,这些情报传递的频率比以往还要高了许多。

  正因如此,耶律贤哪怕是在行军途中,也可以知晓自己对面的宋国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可以说,他得到的几乎都是好消息。

  从通事局探子们给出的回信来看,耶律贤这一次的缓慢进军,正好在宋国内部制造出了巨大的压力。

  大河以北的各个州府,尤其是挡在耶律贤进军路线前面的那些个府县,几乎都出现了大规模的百姓逃难潮。

  除了寻常百姓之外,那些宋国的官员将士们大多也都是蠢蠢欲动。

  不少和通事局有往来的官员们甚至都开始主动联系辽国这边了。

  只等辽国大军一至,啊不,甚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