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2章 洪武宝钞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万人,怎么也要凑够一人两贯之数。”一旁的胡惟庸拱手:“上位,印制宝钞一定要有准备铜啊。这样印出来的宝钞老百姓才认可。”

  朱元璋问:“准备铜?那是什么东西?”

  胡惟庸侃侃而谈:“纸钞始于宋朝川蜀之地。川蜀山路崎岖难行。商人们携带大量铜钱做生意不方便。于是商人们自发印制‘交子’,替代铜钱。首次印刷,川蜀商人们手中共有三百万贯铜钱,便印刷了三百万贯交子。那些铜钱就是准备铜。譬如川蜀的老百姓想拿交子兑成等额铜钱,无论多少都能兑现。后金人南侵,临安小朝廷缺少军费。看到川蜀的交子,便生出了印刷纸钞充盈军费主意。他们所发纸钞称为‘会子’。会子初次印刷,共一千万贯。准备铜却只有区区五十万贯而已。准备铜不足,导致有些地方的百姓想拿交子兑铜钱根本兑不出。于是交子大贬。宋时实行的亦是‘贯、担、匹、两’之政。即一贯钱等于一两银子,能买一担米、一匹布。可交子一贯,只能兑半钱银子。贬值达数十倍之多。”

  朱元璋仔细聆听着胡惟庸的话:“哦?你继续说。”

  胡惟庸吞了口吐沫,继续说道:“及忽必烈窃取天下,伪元不允许百姓私藏金银。印刷宝钞更是肆无忌惮,无任何准备铜可言。到至正十年,印刷之宝钞总计竟达八万万贯。有些地方,一贯至正宝钞甚至买不到几粒米!宝钞其实已经成了伪元朝廷洗劫百姓的一个工具。若上位要印新朝洪武宝钞,定要有准备铜。且准备铜与宝钞之比,至少也要二比一。也就是说,印九千万贯宝钞,至少要有四千五百万贯铜钱。”

  李善长道:“上位,胡惟庸说的在理。一下印九千万贯宝钞,恐怕会重蹈伪元的覆辙。”

  朱元璋有些不以为然:“言过其实了吧。本王马上就是天子。洪武宝钞是有天子的信誉做担保的,何须什么准备铜?”

  刘伯温很会察言观色,他趁机说道:“上位所言极是。所谓的准备金就是一种信誉担保。这世上难道还有比天子的信誉更珍贵的担保么?李相和胡寺卿言过其实了。”

  胡惟庸辩解道:“刘先生是清高之人。一向不屑于跟黄白之物打交道。有些事你可能不清楚。老百姓只认一条道理,就是我有一贯宝钞,如果我能随时兑出一贯铜钱来,那这宝钞就有信誉。如果我兑不出来,宝钞就是废纸!”

  杨宪反驳道:“胡说八道。有天子的信誉做担保,宝钞怎么可能是废纸?”

  朱元璋这人虽知人善任,善于听取臣子的意见。可他始终是游方和尚出身,见识有限,有时候又刚愎自用。他做出了决定结束了书房里的这一通争吵:“罢了!就按我所说,洪武宝钞印制九千万贯!着中书省户部宝泉局经办此事!另外刑部也要制定法令,有私自印制假宝钞者视同谋反,诛三族!”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