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七章 嘴上反对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甲三千,一战雪耻。”

  “今日墨家之威暂不可挡,却可行勾践故技,赞避锋芒,将来夺回宗庙以祭。”

  说罢以头抢地,额头满血,楚王长叹,连忙相扶。

  那美男起身后,面视一众贵族,双目圆睁道:“此事我必死矣。我死,若楚能存,则我为大义而死。”

  “天下毁我不仁、不义,哪怕是墨家毁我为战争犯,我亦不惧身后之名。诸君公子,勿忘今日之耻,辅佐王上,以谋复郢都,继宗庙。”

  “若有违者,天地共戮!”

  一种贵族心想,原来如此,在这等着我们呢?

  这显然是楚王的死士出面,借此来让一众贵族发誓要辅佐王上。毕竟邾城必须要有人守,守到最后的时候必须要放一把火把邾城烧为焦土,这样才能有机会为楚王和贵族的奔逃拖延时间。

  在巴水野战,自然不行,申公败了之后楚国贵族们就明白,野战的话很可能大家都死在阵中。

  野战断后,若是寻常死士并无指挥数万大军的能力。

  守城的话,也就是说说守城,实则就是为了焚城焦土。

  墨家攻城的手段之高那是名扬天下的,没炮没坚固的新式城墙守军没士气,守个屁?

  既然是楚王的人出面守城烧城,贵族们总要有所表态,这其实就是个交易。

  熊良夫本来得位就不正,虽说贵族们不反对,但不反对的前提是贵族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反动变法。

  现在熊良夫从江汉跑到南阳,除了血统名义之外一无所有,到了那边如果当地的贵族不认怎么办?如果当地的贵族举别人为君怎么办?如果当地的封收买了这些失去了封地如丧家之犬的江汉封君怎么办?

  虽然盟誓这种东西基本没用,但基本没用也比一点没有强一些,而且这还有一个涉及到担责任的问题。

  如果焚城焦土的说法由楚王自己提出,那么这件事的责任就是这样的:楚王要焚城,贵族们反对,但王命难违,于是焚城。

  一旦出事,一旦情况不利,贵族们立刻就可以把熊良夫交易出去,并且义正辞严,此人不仁,非是吾君。

  贵族们固然怕熊良夫卖了他们,熊良夫又岂不担心贵族卖了他?

  如果焚城焦土的说法由楚王的死士提出,那么这件事的责任便是这样的:死士忠贞为国,楚王反对、贵族反对,但此人留守城邑为王和贵族争取时间逃离,最终焚城。

  死士的做法是符合道义的,为君而死,这也是值得称赞的。那么这种称赞之下,焚烧个城邑,也就是可以商榷的,最起码或许会有人觉得情非得已、此人义士。

  再者人都死了,墨家抓谁去?

  实际上焚城这种事,是个技术活,并非是随便一把火就能阻碍追兵的。

  杀人放火都是技术活。

  所以这种事不是靠一两个死士就能执行,得有士卒配合才行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