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五章 时代的影响(二)_我的黑科技图书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度太大了吧!还不如研制更高强度隧道器!”周书志不看好的建议道。

  在周书志的认知中,开启一个随时虫洞难度已经够大了,还要将其更自然虫洞连续起来,光寻找自然虫洞,开启自然虫洞的技术,就是一个过不去的关卡,再将两个虫洞连接起来,其中难度不是1+1那么简单。

  “这个方桉我也考虑过,不过,研制更强的隧道器治标不治本,超过1万光年的隧道器就太难了,更别说十万光年,甚至百万光年,不和自然虫洞结合起来,隧道器永远无法满足需求。”陈涛教授解释道。

  闻言,周书志不由点了点头,认可了陈涛教授的想法。

  宇宙太大了,人类已观测的宇宙距离约为930亿光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空间,因为即使是光也需要930亿年才能到达“彼岸”!但事实上“它”仍然在不断成长,以每隔百万秒差距速度增加约70KM/S快速膨胀,而约在140亿光年外,这个速度就超过光速了......,简单的说,光是无跨越宇宙的,因为宇宙的膨胀比光还快!

  所以,陈涛教授决定利用‘自然虫洞’,将两个‘虫洞‘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才有可能获得不受限制的观测距离,宇宙之中,存在着大量‘自然虫洞’,就像人体的血管,密布在’宇宙‘各个角落。

  将自然虫洞和人工虫洞结合起来,便解决了隧道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距离受限的问题。

  “爸!你觉得这个技术方向可以吗?”李逸看着周书志,关心地问。

  闻言,周书志认真思考起来,片刻后,解答:“这个技术方向没问题,不过,两个虫洞若能实现连接的话,现有的照射传讯技术肯定用不了,另外,寻找自然虫洞,及精准定位虫洞又是个问题,……。”

  周书志滔滔不绝地向李逸讲解技术难度。

  李逸连连点头,面露笑容,这么多技术难题,开发难度肯定不小,若没有直接介入,提供技术支援的话,陈涛教授的研究进度肯定没那么效率。

  “周教授,说的这些问题我都有考虑过,如果能实现自然虫洞和人工虫洞的链接,我倾向于研究一款纳米离子探测器,想把发增加维持人工虫洞的开启时间,实现强粒子投射,……。”针对周书志提的问题,陈涛教授一一进行破解思路。

  按着陈涛教授的讲解,周书志跟着他思路进行思考,很快,两人就技术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研讨。

  看到这么一幕,李逸苦笑了下,同孙炳文聊起来,不管他们讨论的怎么样,他还是决定支持陈涛教授的研究,自然虫洞若是能研究透彻,对于星际飞船利用时空虫洞进行超星系旅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时间一晃,又一年过去。

  转眼进入2041年。

  这一年,法身了许多大事,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