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91章 IC卡和芯片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谓射频卡,其实就是给IC芯片连接了一个感应天线,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

  之前的IC卡必须通过金属触点接触,方可给IC卡内部芯片供电,之后IC卡才可以工作,这就让读卡器的设计,接触点的磨损成为了巨大难题

  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就结束了无源和免接触这两项难题,卡片只需要在一定距离范围(通常为5—10cm之间)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就可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这项技术,成为了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但是这项技术本身并不是什么高难的技术,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送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设置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

  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两伏时,这个电容就可作为电源,为卡中电路提供工作电压,让卡片开始工作。

  射频加密卡就是最简单的射频卡,卡内固化一组假密信息作为ID验证,大多数简单的卡片如学校使用的饭卡,门禁卡等,属于这种。

  射频储存卡就要复杂一些,涉及信息存取。它是在存储卡基础上增加了射频收发电路,具备更新卡内数据的简单功能,后世一些城市早期使用的公交卡,部分学校使用的升级版的饭卡,热水卡,属于此类。

  最复杂的是射频CPU卡,这种卡的芯片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COS,相当于一台简单的计算机,具有读取,存储,运算等功能,这种卡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能卡,大型城市的一卡通公交卡,银行使用金融IC卡,极少数学校的饭卡,电力系统的电表卡等,属于射频CPU卡。

  听起来非常的高大上,但是关于CPU卡的协议早在八八年就已经出台,虽然COS并非统一的通用系统,各家卡片制造商有着自己的核心操作系统指令集,但是所遵从的协议,依然为八八年指定的那一版通用统一协议。

  在周至穿过来前的那一世,因为对于操作系统的研究起步太晚,导致了CPU卡只能委托国外制造,每年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

  这现状如今当然不存在,CPU卡的指令集本身并非多么复杂,关键是几家卡商通过技术专利垄断堵死了别人的研发路子,让人无路可走。

  四叶草公司研发的MiniCOS,填补了国内这一软件技术空白,CPU卡的操作系统最多只能算是MiniCOS的减法移植,很快就被公司的专家团队攻克。

  然后就是满世界的注册专利。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