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52章 证明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至师从我们学校中文系的老教授辜幼文,管他叫师公;辜老的父亲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代汉语音韵学家辜少咸先生。”袁所长对这些关系比林校长清楚,当下帮着解释。

  “原来如此。”李世培点了点头:“那就请肘子帮我们讲解讲解?”

  “其实能够证明的地方挺多的。”周至笑道:“如装帧特点,用墨特点,雕版工艺等等,很多方面都能够证明,比如这部书,雕版的笔触秀丽工整,就是典型的‘杭工’。”

  “相比于其它的宋版书,这套书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征,就是用纸。”

  “书籍印刷也发展到宋代已经非常成熟,因为造纸技术较为发达,所以印刷用纸的品类也非常繁多,川本、浙本,多用皮约纸,即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色白而厚,两面光洁。”

  “而这套书的用纸,却是宋代刻本中比较罕见的皮约‘公库纸’。”

  “所谓‘公库纸’,就是政府公文用纸。这也不是孤例,古人文章《菱圃题跋》中所记,当时《北山小集》,曾用乾道六年簿籍印成,而《芦川词》,则用收粮案牍印成。这种‘公文纸本’流传较少,但较易鉴别。”

  说到这里,周至将书页的背面翻出来:“看,这套书的部分书页,还能够看到当时入库的钤印,这是南宋乾道四年绍兴府入库的空白漕档。”

  “宋人为什么要用这种公文纸印书呢?”李世培对这样的冷知识很感兴趣。

  “一来相比其余纸品,公库纸在当时的品质相对较高;二来是因为国力衰减,政府为了维护运转,不得不汰出一些库存,换成收入贴补运营。”周至笑道:“至于说这里边有多少回扣被公私勾结侵吞就难说了,总之在古代,这种事情都是‘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哦,所以这部书,是印刷与南宋乾道四年?”

  “这却也不是。”周至说道:“这道钤印,只能证明这些纸张是于南宋乾道四年进入绍兴府府库的,并不能证明成书的年月,不过该书一定是印于乾道四年以后,这是确定无疑的了。”

  “这也算确定了最早的年限,还是很了不起。”李世培点头,他知道这类考证的难度。

  “是的,不过我们根据考证,将成书年代缩到了更短。”周至不禁面露得意之色,因为这个发现,本身就是他找出来的。

  李世培见到周至这个样子,不由得对他更喜欢了,这娃方方面面都谦虚得很,却唯独在学术发现上得意,这就是真正喜欢做学问的好孩子,于是鼓励道:“那你得好好给我们讲讲。”

  “我对比了这一版本的《花间集》与后来版本的区别,发现后世的《花间集》,有陆游的两则跋文,而这一版,却只有一则。”

  “陆游这两则题为《跋〈花间集〉》的短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