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50章 民族迁移史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50章民族迁移史

  这还是白鹤梁以下第一个村庄,离三峡入口的奉节白帝城都还差着上百公里,就这一段沿途就有上百个村镇,有丰都、万州、云阳三个大县城,不说多的,光珍溪镇隔江相望的,就还有清溪、罗云、包鸾三个镇子。

  除了珍溪镇,清溪镇有一处沿江吊脚楼也非常有特色,罗云镇有一座文昌宫。

  要是从周至后世带过来的观点来看,这些东西都有保藏价值,只可惜现在条件和能力都万分有限,不能不放弃。

  镇政府就在沿江的石板路,和码头过来的石头台阶路所在的十字路口处,格局和福宝镇差不多,车站还在山坡的上头,那里也是未来的新镇中心。

  镇政府的模样很老了,是当年沿江的老茶馆改出来的,甚至现在,镇政府的隔壁都还有一座老茶馆,政府每天的开水也是从那边打过来的。

  三峡工程的宣讲工作看来还是做得很到位的,镇上对三峡文保工程的工作也非常支持。

  原因很简单,因为凡是涉及到文保迁移的,文保基金会付给当地一笔费用,而且这笔费用单算的话,比国家给的要多。

  如今的老百姓思想也不复杂,为了支援国家大建设,该搬就搬。

  国家已经给了搬迁安置费,分了房子和土地,这儿搬不走的东西,本来就是随镇政府处置。

  现在来了个文保基金要给一笔钱拆走门窗什么的,这就算白捡了一份搬家费。

  镇政府大院子里很凉快,院外有一棵大榕树,将枝干伸了进来,镇长干脆将隔壁茶馆的桌椅搬了过来摆在树荫下,泡上清茶,大家聊天闲话。

  现在的大学生还比较精贵,珍溪镇到现在还没出过大学生,这下子来了一堆,还虚心地跟镇长请教本地的风土人情,让镇长都感觉自己很光荣。

  相比周遭几个镇子,珍溪镇也是出过三代文曲星的,因此镇长就觉得自己说话腰杆要比周围镇子要硬,话里话外对包鸾镇想要跟自己镇子抢“巴清故里”这个名头充满了抱怨。

  “不是我胡吹乱讲的。”镇长捧着大茶缸子声音嘹亮:“咱们这里,先后出土了两座汉墓,当时挖出了一大堆小陶人儿,还有猪圈啊,马儿啊这些。”

  说完还从自己腰上摸出来一串钥匙递给周至,周至接过来一看,发现除了钥匙以外,钥匙扣上还串着几枚铜钱,已经在长期的摩擦下变得锃亮,露出金黄色的钱文——“五铢”:“你看,这就是当时从墓边捡来的小钱,他们包鸾乡能有?!”

  “现在包鸾乡说自己乡里打头这个包字,本来该是巴字,读也不要读成包鸾乡,而应该是巴鸾乡,意思是巴郡飞出去的凤凰,指的就是巴清寡妇,没有这个道理嘛!”

  “那是,虽然从地名里寻找文史脉络,也是我们的工作方式之一,但是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