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7章 河鲜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7章河鲜

  小船载着六叔、闫霄、赵仲刚,晃晃荡荡地漂了出去,这边周至和江红星开始蹲下身子整网取鱼。

  丝网就是麻烦在取网这一下,而且取网的时候还经常要把网弄破,之后的补网也是一阵活。

  网上多是一斤以下的小鱼,其中大多数都是一种土黄色的小鱼,最大的也就小半斤,尖头阔尾,肚腹肥圆,遍身细鳞,这就是长江里著名的野生水产——水蜜子。

  水蜜子的学名叫圆口铜鱼,如今还是比较常见的,一般生活在水流湍急的礁石处,对水溶氧量要求极高,因此几乎出水就死。

  也是因为这个特性导致了它的人工繁殖非常困难,直到三十年后,这些家伙被人们吃成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年之后,方才繁育成功。

  很明显,这一带的河道底部全是大石滩,就是黄辣丁、岩鲤、水蜜子几种鱼类非常喜欢的栖息地,六叔说的“水蜜子窝”,基本就没错。

  苏轼在笔记里曾经记载过一种“鸽子鱼”,周至就认为其描述和水蜜子非常类似,不过那东西出现在北方,到底是不是就是水蜜子,还得有时间去细细考究。

  除了水蜜子,网上还有不少的白条、船钉、鲫鱼、麻花、黄辣丁之类的小鱼。

  除了鲫鱼和黄辣丁,其余的小鱼都活不了,周至便将它们都留了下来,然后三两以下的鲫鱼和二两以下黄辣丁都丢掉,剩下的活鲫鱼和黄辣丁都放到大铝盆里面养着。

  好在收串钩的速度要比从丝网上摘鱼要快一些,不多一会儿,小船便从百米开外慢慢抵进了,船头的簸箕里盘起来几个带着锈迹斑斑的长柄歪嘴串钩的线圈。

  四条串钩,每条长度百米,半米一个钩子,这里就是两百个鱼钩。

  激流里的鱼类吞钩都非常凶猛,钩子入口很深,甚至不少都会吞到肚子里去,遇到那种情况一般只好剪绳子。

  不过今天不存在,虽然才初次见面,周至的一番做派言语已经让六叔把他当做了“熟人”,因此就不再顾忌让鱼保活,强行取钩,免去一会儿重绑的麻烦。

  鱼伤了也不要紧,反正过两个钟头也是下锅的命。

  等到鱼取完,六叔又重新给串钩挂上蚯蚓段,一点点重新下到江里去。

  其实这个动作也挺危险的,不注意会被生锈的钩子挂到手指,还会被鱼线绷着,那叫一个疼不说,还容易得破伤风。

  因此哪怕是闫霄和赵仲刚想要主动帮忙,也被六叔予以拒绝,将两人赶到大船上来帮忙,自己单手单桨,利用激流控船下钩,这一手绝活让周至叹为观止。

  要是六叔会六一居士的《卖油翁》,这时候就该轮到他淡淡地来一句:“无他,唯手熟耳”了。

  最终清点鱼获,三斤岩鲤一条,水蜜子八斤,其余白条桃花船丁之类六叔口里的“不是正经鱼”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