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6章 印章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6章印章

  厨房碗柜里,二哥一个接一个,端出来不少的杯盘碗盏,交给周至,周至又端着它们放到敞坝边的大木盆里放好,一个个地端详。

  这是周至委托二哥做的事情,用新瓷器在周围乡里置换老瓷器。

  也不仅限于瓷器,总之是老物件儿都行。

  夹川从西汉开始建制,这一带的汉墓,崖墓,石穴墓,非常多。

  除此之外,唐宋墓葬的砖石形制,到明清继承的墓室形制,被夹川当地称为“生基”的带圹室的古墓,非常多。

  这些墓室多数都毁于盗掘,很多就是给周围的村民给“废物利用”了,墓砖垫牛棚,垫屋基,用墓条石砌猪圈,开猪槽都不足为怪。

  好多村民家里的老旧瓷器,如油灯台,菜盘饭碗之类,甚至就是祖上某天挖到,然后一直传下来的。

  如今的夹川还处于文玩古物无人问津的时期,一套细瓷碗换一个旧花瓶,旧鱼盘,乡人都觉得非常划算。

  周至开始仔细研究这些瓷器,并且加以分类。

  器物里很多一看就是明器,标准的汉墓陪葬俑,记录着汉代民间生活的东西——陶仓,灶房、堂屋、陶猪圈,陶舞俑,鼓乐俑,马、猪、牛等物件。

  这些东西是留不住的,到时候拿去找干爹报账,算是给文化馆增添的馆藏。

  还有一类就是宋代后的民窑瓷器,主要是灰陶或者白陶打底的石灰釉、绿釉、酱油釉,以及少量的青釉。

  这些器物除了食器,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花菰、花瓶、投壶、执壶,以及文房的水注、水洗、笔筒等古代用具。

  再来就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瓷器,这是明清以后的款式了。

  很多瓷器还带着款识,一副官窑做派,“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但是基本都是晚清甚至民国烧造的仿品。

  “怎么这么多?”见到二哥还在往外搬,周至先有些吃不住劲了:“我给你的钱有这么多吗?”

  “你给的早用完了,但是架不住大家还在朝这里送,他们都说了,东西就放这儿,等买家来看了要,那就换,看过了不行,再还给他们就是。”

  这就是真心没有拿这些物件儿当事儿,周至看到里边连白铜水烟壶、烘炉之类的东西都有:“二哥这样可不行啊,我现在就看,但是下不为例。”

  “东西放这儿,又没定价,到时候人家说我们给他换了,那才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这的确是我疏忽了,下次我们可不能这样干了。”

  总的来说东西都还是不错的,哪怕是民国仿烧的明清官窑器,其实再过二十年价格也是几千上万,现在用一套新瓷小碗就能换到,差不多就是几块钱的样子,怎么也不亏。

  东西大体分作了三块,汉唐以前的那些明器,就拿去充实文化馆馆藏;宋代单色瓷到清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