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00章 沈安的坑和课_北宋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枉,可曹佾却已经心虚了。

  “大姐,某……”

  “那瓷器在先帝时就已经在弄了,千辛万苦才出了几套,沈安立功不少得了一套,剩下的宫中分完了,据闻官家那边还少个小瓷盆。”

  我去!

  曹佾想起了沈安家的小瓷盆。

  那个莫不是官家的?

  沈安那厮好大的胆子啊!

  “官家是担心他去打断人的腿,这才用了一套瓷器哄他,你有何功劳,也能要一套瓷器?”

  曹太后觉得赵曙对自己真是够尊重了,就越发觉得弟弟的举动太过分,而且有居功自傲的味道。

  勋戚最怕什么?

  最怕的就是执掌军权。

  曹佾能掌军,这便是莫大的信任和看重,可你做了些什么?竟然挟功要好处……

  这是犯忌讳的啊!

  曹太后想到了这里,手一伸。

  “刀来!”

  这是要动手了?

  有内侍送上连鞘长刀,曹佾已经开始逃了。

  “还敢跑!”

  曹太后觉得抽曹佾一顿,官家那边想来也该释怀的。

  “大姐饶命啊!”

  “嗷!”

  ……

  庆宁宫中,侍读孙永走进了房间里,里面的十余人正在伏案沉思,听到动静抬头,有人说道:“孙侍读,大王封皇太子之事如何?”

  孙永摇头,面色凝重的道:“那些人进谏时机拿捏的非常好,大王只能拒绝,否则就有觊觎之嫌。所以此事难!但难也要试试。”

  “哎!”

  一阵叹息,大伙儿都有些没精打采的。

  他们都是赵顼的人,至少名义上是。

  赵顼好了,他们也好。赵顼不好,比如说不能继承帝位,他们也没好果子吃。

  这便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孙永走进来,见大伙儿都在写东西,就凑过去看了一眼,却是奏疏。

  “这是何意?”

  奏疏里阐述了赵顼封王的好处和必要性,看着不错。

  可孙永却摇头,“这样不好。”

  众人抬头,孙永说道:“太简单。”

  切!

  众人偏过头去。

  大伙儿都是大王的属官,你孙永装什么大瓣蒜啊!

  孙永淡淡的道:“要说就要拉它个上千年,从远古时说起,一直说到前朝,说清楚早立太子的好处。”

  “可坏处却不少!”

  有人辩驳道:“历朝历代帝王和太子相疑的不少,这个怎么说?”

  孙永摇头微笑道:“此一时彼一时,此时大宋蒸蒸日上,有了皇太子,这天下就会更稳固,上下安心。此乃天大的好事,咱们怎能不做?”

  众人点头。

  “那要怎么写?”

  孙永走过去,拿起毛笔,一笔笔的写下了一个个人物。

  这些人物在史册中或是光芒万丈,或是遗臭万年……

  “秦皇汉武……无数帝王将相,因为太子之位不明,引发了多少纷争?这些都要写进去,一份奏疏要精干,不可太繁冗,否则官家哪里有心思看下去?要简洁,要明晰……”

  孙永边说边拟,一会儿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