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74章 童子功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74章童子功

  “再往后,又出现了曾在故宫修复文物的扬州人金仲鱼和郑竹友等先生,他们不仅是文物修复高手,还是著名的仿古画家和书画鉴定家。”

  “郑师傅自己曾说过创作不是他擅长的,但只要有‘真本’存在,他就可以临摹,一丝不走样。”

  “当年张大千仿清石涛画是惟妙惟肖,连专家陈半丁等人都能骗过。但是就骗不过郑竹友师傅。”

  “有一次张大千请郑到他家,拿出一大堆石涛画,并明讲其中有一部分是他仿的。”

  “郑先生不动声色地一张张查看,神情十分轻松,不一会儿就分辨出了真迹和仿画,让一向自视甚高的张大千都大为叹服。”

  “故宫成立博物院修复厂,特意从沪上请来郑竹友先生和金仲鱼先生,又从沪上、苏杭等地调来张跃选等一些裱画、临摹、复制书画的高手,无数受损严重的文物在这些修复名家手里得以重生。

  今人练习书法难于胜过古人,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的一条就是“法度”,现代人哪里有那么多的水磨功夫,很少会有将书法楷架笔法练习成肌肉记忆之后,才进入下一阶段发展的。

  简常春闻言也不禁叹了一口气,想想自家儿子对宝贝孙子的课程安排,除了数理化补课,剩下都是钢琴长笛羽毛球,想要宝贝孙子跟着自己熬浆糊,似乎是不大可能了。

  几位书法家闻言也凑了过去,看了周至的抄本,默默点头。

  手法熟练而活泼自由,对于一些难点几乎一掠而复,让擅长修裱的老先生们都看得心旷神怡。

  “千百年来,难以计数的书画作品通过装裱而得以保存、收藏和展示。扬派装工技艺精细独到,融入了传统的审美习惯和文化特征,是精致扬州文化的完美体现。”

  说着将手擦干净,从包包里头拿出来按照古法装订的书出来:“这是王老爷子让我带给荣宝斋的,一本是我根据现在能够找到的相关文献,摘录拼合出来的《装潢志》手抄本,这一部是我根据朱丝栏本的《赏延素心录》,和《娱园丛刻》,《松邻丛书》两套刻本对照之后,校错誊录下的手抄本。”

  “这次承蒙荣宝斋提供场地和材料,让我能够跟各位大师汇报展示,实在是万分感激。”周至将书捧到隋旷的面前:“这两部书是我亲手抄录的,聊表对荣宝斋百年来挽救修复我国诸多珍贵文物的敬意。”

  一边讲解着,周至已经将四幅古画的背裱都揭走,对画心烫淋,滚压,去除掉陈年的杂质,将裂缝等处重新拼接完毕。

  “小周老师,你刚刚说的那两部书,我们现在在哪里还能找到?”隋旷更加关心这头:“你说的这个,我们好像都没见过啊……”

  “剩下的是在苏州见到过一份抄本的残本。”

  “《赏延素心录》因

  请收藏:https://m.bqg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